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作业张玉春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改变教学中机械、呆板、繁琐的教学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寻找久已失去的语文乐趣。第三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与珍珠》。四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是难上加难。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在这个单元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一、创设情境散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1、“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如《道士塔》的开讲:利用课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图片资料(佛像、壁画、曲子词等),告诉学生这只是敦煌文化的沧海一粟,让他们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个现状“中国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从外国博物馆购买胶卷”,在学生感到诧异时提出“谁之过”,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2、对这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静观”这一环节,让班德瑞的音乐萦绕始终,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氛围,教师深情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音乐中边听边联想,边读边品味,无需多讲解,学生可以在音乐声中联想、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文字的内涵。3、用背景情境——展示与文章相关的事件、历史背景、时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如《记念刘和珍君》上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读本中的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和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让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了解刘和珍这个人,对于我们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有很大的帮助。如《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介绍郁达夫生平经历,知人论世,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学生感受到郁达夫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影响,很容易沉浸到“清、静、悲凉”的气氛中,与作品产生共鸣。二、品味语言散文本来就是文学语言的范本,课本所选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古罗马文艺批评家郎吉弩斯说过:“就真正的意义来说,好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由此可见,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美尤显必要。本单元学习课文语言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默读、抄写、批注、选词、填词、仿句、改句等。如《记念刘和珍君》可用改写、比较的方法来揣摩语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为例,可以把这一段的虚词去掉让学生朗读,再读原文,一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虽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内涵相差甚远,从而体会到大师语言的精深之处。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图后,可采用反复品读批注式――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觉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勾画、批注,把这些句子、语段标划下来,作评点,写感悟,然后全班交流,以赏析的形式深入课文,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提升性指导。如《道士塔》,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单独成诗的句子,例“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一个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等,反复诵读。通过寻找散文中的诗句来体会本文语言诗化的特点。三、鉴赏情感人们一贯认为,散文是作者个人的自叙传,也就是说在散文中最能见到作者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所以鉴赏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来由和线索,发现作者的独特的情怀、抱负和气质。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深入体会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怎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唯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从一个旁观的毫不相关的角色引导成与作品之中的人物、内容息息相连的角色,才能深切意会到作品中思想情感。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微笑”“和蔼”的刘和珍是你同学和朋友,她去请愿被杀害,还要受诬蔑,你内心会有怎样感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鲁迅的悲愤之情。同样是《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在教学最后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请以刘和珍、鲁迅和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来思考请愿的意义。学生讨论后认为:刘和珍:“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民族没有自由、独立的情况下,何谈个人的生命价值和自由追求,请愿在当时有积极作用,值得。鲁迅:请愿对于人类历史的进步来讲是无谓的牺牲,但在当时可以激励民众。现代人:应当改进运动的方式,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讨论中,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换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鲁迅思想的深刻之处。如《故都的秋》中设计“如果是让你来写故都的秋,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何不写故都的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写寻常巷陌中随处可见的景物?”体会郁达夫平民意识,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如《道士塔》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两个自读思考、讨论题: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谁,是王道士,中国官员,还是洋人?如果你是他们,在当时,你会怎么做?2、如果给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时空拦下车队,敦煌的文物你将让它走向何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复杂性,不难体会浸透在文中的历史意识、文化气息和爱国精神。如《泪珠与珍珠》教学中可以设计:1、这些眼泪分别为什么而流?2、结合你的感受和亲身经历,谈谈对书中这些眼泪的看法。借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读懂文中几种泪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怀乡之情和深邃的爱心。以上是我在这个单元教学中一点粗浅尝试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概念,与接受性学习不同,它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学生越早掌握越好。据说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尝试搞“专题研究”,所以美国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参加工作后富有开拓精神。我们搞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新教材研究性学习操作实践的描述,探索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的有效途经和方法。(一)组合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组合有两种基本形式:单篇和单元。单篇课文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于课本中讲读课文的学习。比如《黄山记》,作者徐迟以其独特的视角记游黄山,用抒情和议论突出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变化这一主旨,这就使此文的教学有了一个独特的切入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自然成了本篇课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又如小说《项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鉴赏命题:1、十年青春=一串假项链?2、项链为线,出奇制胜;3、情节跌宕起伏,主题步步深化;4、巧妙构思独具匠心,尖锐讽刺入木三分;5、生动细腻真实——谈《项链》心理描写;6、用墨如泼,入木三分——谈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7、有形的项链,无形的锁链。这里所说的“课题”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专题。上述两个专题,前者需要给学生在“面”上广泛涉猎,后者需要学生在“点”上深入推进。广泛阅读积累,深入研究探索,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单元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新教材主要以文体编排单元,文言文是依据文学史知识,按作品的年代来划分单元。这样的一个单元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比如,学习必修二第四单元,把“词类活用”的整理、归纳及规律寻找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做卡片分类整理,这不仅让学生了解“词类活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更重要的意义是把这项研究课题放在高中文言文的第一单元,旨在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起指导作用。又比如,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该单元有《说数》《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天》等五篇课文,这几篇课文都是说明文,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有的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有的巧用比喻与拟人,有的穿插抒情与议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作为单元课题。(二)确立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无论是单篇内容,还是单元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确立的基本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单一课题的研究和多元课题的研究。前者为了深入,后者旨在拓宽;前者便于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后者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契诃夫的其他小说组合单元,完成“我看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的研究报告,学生借此认识许许多多别里科夫式的小人物,较为全面地了解契诃夫及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深入理解“套中人”。“词类活用”的分类整理,能让学生了解、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这些课文或单元的学习,属于单一课题的研究。实际上,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的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会有多元课题,比如学习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可以给学生如下一些研究题目:1、东坡,东坡,人生路上曾几何;2、(陆游)壮志未酬,情缘未了;3、(李白)千古浪漫情;4、杂话“诗圣”;5、肠断墨香——柳永的词与人生;6、(李清照)言不完的离愁,道不尽的相思。多元课题的确立,能够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广泛的兴趣。这种多元课题,既可以通过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对这些背景性资料的阅读来确定;也可以是教师提供一些争议的观点供学生参考,从而让学生通过选择来确定。多元课题的研究对每一个学生来说,研究的只是一个课题,但对于一篇课文来说则可生发出许多课题。这对于增加阅读的广度,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利的。(三)制订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据课题学习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具体内容和方法途径,形成学习方案,这是课题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确定完成课题研究时间的长短,又是一个十分具体而不可忽视的问题。就研究课题完成的时间限定而言,分为短期课题和长期课题。短期的课题可以随课堂进行,一节课完成或随单元完成。研究报告恰如我们平时的片段练习或单元作文。比如《沁园春•长沙》的诸多课题研究,学生任选其一完成,大概只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学习,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