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黄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2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国家科学技术部“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的要求,黄石市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据“抓重点、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编制《黄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2年)》,旨在进一步整合地域科技资源,提高地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和辐射能力,整体上提升地域内企业的科技水平,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和生存与发展环境建设,为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一、黄石市的基本情况与分析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东南部,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黄石市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59.1万,其中市区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64万。2006年、2007年,黄石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01至2008年黄石市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2008年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并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人防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一)黄石市的地域特点1、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和人文资源(1)自然资源黄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市国土面积458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2.47%。其中已利用土地面积333.08千公顷,占全市面积72.68%,土地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2个百分点;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垦殖率23.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耕地复种指数1.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黄石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境内已探明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64种,占全省已探明矿产136种的47.09%。全市列入储量表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硅灰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省之冠。全市已探明矿床(点)626处,其中有大、中型铁矿床6处,全年铁矿石产量524万吨,居全省第1位,是武汉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重要产地;有大型铜矿床4处、中型铜矿床9处,全年铜产量13.5万吨,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重要供矿基地。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规模大、产量好、矿层厚度大,宜露天开采,为全市建材行业奠定了雄厚基础。(2)交通区位黄石市是湖北省的东大门,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昌县,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黄石是全国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两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鄂东长江大桥和大广、杭瑞两条过境高速公路正在兴建,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商检、边检等服3务设施完善,5000吨级货轮可长年往返。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拥有“三山两湖”(西塞山、东方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等众多风景名胜。(3)人文资源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黄石地区大兴炉冶,留下了闻名中外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使黄石成为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始,这里诞生了一批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黄石市是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使黄石市很快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里”、“服装新城”和“劲酒之乡”,是一代领袖毛泽东主席“骑着驴子也要来看一看”的地方。毛主席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市视察,亲自察看了冶钢(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前身)和大冶铁矿的生产现场。黄石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20多万优秀儿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经济发展基本评价黄石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大城市、大产业、大园区”建设和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从2002年到2008年,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亿、400亿、500亿三个大的台阶,2009年达到597.78亿元,平均增长13%;财政收入也连续跨越20亿、30亿、40亿、50亿、60亿五个台阶,达到61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其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4了20%以上的增幅,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黄石市工业基础雄厚。主要有冶金、建材、纺织服装、轻工、机电、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目前,黄石拥有的3000多种工业产品中,主要工业产品达到130种。其中,钢、铜、水泥、数控机床、西服、压缩机、镀锌(铝)板、智能卡、滋补酒等产品成为全市的支柱产品。特别是煤、铁、铜、金、水泥用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产量在全省占重要比例,分别达到26%、77%、98%、83%、33%。黄石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986元,达到11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7元,达到374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5.6平方米,达到27.1平方米。就业水平有新的提高,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帮助困难群众就业4.95万人。2008年、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2737元、15966元,分别增长14.2%、13.4%;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4374元、4810元,分别增长16.9%、9.98%。3、社会发展基本评价黄石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四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开展“绿色环保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大园林绿化工程”,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0.64公顷,改造城市绿地面积22.38公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并已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以“八艺节”为契机,加大灯光环境建设力度,全市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2个灯光环境核心区、4个灯光环境景观路、5个城市环境节点、156栋楼宇亮化等灯光环境建设工程。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的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网建设,先后实施了大泉路、河西、城市区间快速道等30多条城5市主次干道的新建、扩建工程,市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招商引资项目入园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黄石市教育事业基础雄厚。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40所,在校(园)学生(幼儿)554436人。2004年大冶市和阳新县获得了“普九”绿色证书;2007年全市成功完成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目前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生升学率为99.6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达74%;幼儿入园率达70%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以上。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专学校1所,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黄石理工学院和湖北师范学院两所省属高等本科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07年本科专业达到68个。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共194所,在校教职工约3000人,学生45000余名,总资产约4亿元。黄石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8年,全市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的先进集体10余个,不仅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而且群众体育、体育设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均取得新突破,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成绩骄人。在体操、游泳、射击等优势项目上涌现了一批高、精、尖人才。跳水项目走出了九运会冠军张子夜、世界冠军袁培琳;射击项目培养了全国冠军孟勤、胡军、佟康男;体操项目程菲、李珊珊奥运夺金。全国农运会上夺5金、7银,向上输送体育人才56人。目前,新体育馆等场馆开工建设,全市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62个。黄石市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广泛开展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培训理论学习骨干170余人。全面开展“黄石市读书节”6活动,吸引了近100万市民的参与。精心承办了“八艺节”黄石分会场的各项工作,高标准建成黄石大剧院,全面完成磁湖剧院改造,黄石剧场工程、新博物馆主体工程及磁湖影视文化中心竣工,使黄石城市文化设施面貌大为改观。举办了黄石“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节,阳新布贴工艺、大冶布烙工艺、大冶石雕工艺等民间艺术参展,吸引4万名观众参观。黄石市卫生事业发展良好。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034个,在职职工13329人(其中市直在职3860人),床位8080张,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4.4人、床位3.2张。各级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达362万,出院人次逾18万,集医疗、防疫、保健、急救、医教、科研等为一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健全了传染病专报网络监控系统,雪灾、非典等突发事件和疫情得到妥善处置。加强了规划免疫、血吸虫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以及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黄石市的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200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617人,“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同时,援助“双十万”困难群体就业14155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501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229人。社会保险费征缴再创新高,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123907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4.5万人、28.3万人、36.9万人、21.4万人和25.8万人。月平均有2.7万户、7.2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过渡为农村低保,保障人数从4.3万人增加到5.5万人。全市共向2096名贫困群众实施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7共资助12.8万人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对城区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低保户家庭发放了住房补贴2782户次、住房补贴资金185万元,户平665元。2008年,全市新建276套廉租房提供给无房低保户居住(包括大冶建成的126套)。黄石市始终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坚持“抓大”与“关小”两手抓,专项整治和综合考核两手抓,重点企业能耗和减排水平稳步下降。全面实施八大节能工程和一批环保整治项目,生产了61年的华新老厂全线关停,运行了32年的电厂150米烟囱爆破炸毁。通过着力推进“四项治理”工程,关停5台、25.6千瓦小火电机组,年减少标煤消耗6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300吨;关闭了14家小水泥,年削减二氧化硫4077吨;关闭了4家小造纸,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380吨;扩建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022吨。2008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同比分别削减6.9%、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9.45%,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304天。(二)黄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弱势分析1、黄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分析(1)政策机遇优势。一是黄石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城市,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到黄石市投资兴业,在技术改造、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多方面将得到国家较大幅度的政策支持。其中,仅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一项,财政每年给企业让利就达近3亿元。二是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两型社会”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将8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享受国家更加优惠的政策。三是为推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调整了加工贸易政策。黄石市作为湖北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出口基地,发展加工贸易起步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