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课程--高中物理新课标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彭前程Pengqc@pep.com.cn日常州高中课改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比较(简)普通高中课程现状调查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研制思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一)关于培养目标(略)(二)关于课程改革目标(略)(三)关于课程结构一、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比较(三)课程结构共同趋势:•适应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技术;•适应国际化、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教育;•适应个性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如综合学习时间、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等等)。科学(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综合分析各国的高中科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1)模式一高中一年级开始科学课程(综合课),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2门或更多的选修课,其中有并行的选修(没有学习先后的要求)和串行的选修(有学习先后的要求)。典型模式例如,日本在2003年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习指导纲要》。在该纲要中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至少要在“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三门综合性理科课程中选学一门,2学分。报考非理科类大学的学生,要求最低完成理科的学分是4—5学分;而报考理工科类大学的学生,在完成一门综合性理科课程的同时,要求必须选学物理Ⅰ、化学Ⅰ、生物Ⅰ、地学Ⅰ中的2门,各3学分,并且还必须选学物理Ⅱ、化学Ⅱ、生物Ⅱ、地学Ⅱ中的2门,各3学分,即最低完成理科的总学分是2+(3+3)×2=14(学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可以不选学物理,只要选学的理科学分达标,就有资格报考大学的理科专业。表一日本理科课程设置综合理科(4)物理ⅠA(2)物理ⅠB(4)物理Ⅱ(2)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各2)化学Ⅰ化学Ⅱ物理Ⅰ物理Ⅱ生物Ⅰ生物Ⅱ地学Ⅰ地学Ⅱ实施年度理科各科目名称及标准学分数分布至少必修学分1994年选2科其中包含综合理科6学分2003年选2科其中包含1门综合理科4学分表二韩国理科课程设置年级科目学分备注1年级基础科学8必修2~3年级物理Ⅰ化学Ⅰ生物Ⅰ地球科学Ⅰ4444选修面向将来学习人文或社会科学类的学生物理Ⅱ化学Ⅱ生物Ⅱ地球科学Ⅱ8888选修面向将来学习自然科学类的学生例如法国的普通高中,一年级不划分学习专业,物理作为必修课程,二年级始,物理则只作为科学系列方向的必修课程。我国台湾地区从高一设置物理课程且为必修,高二、高三为选修。我国香港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基础物理,在高三、四年级开设高级程度物理和高级程度补充物理的选修课程。物理(必修)物理(选修)(2)模式二高中低年级不开设《科学》综合课程,而是开设物理等分科必修课程,高年级则开设物理选修课程。(3)模式三在初中阶段学习科学课程,进入高中后,物理是选修课,学生仅需要在科学学习领域获得一定学分,可以不再学习物理选修2选修1选修3如,美国学生在初中主要学习《科学》综合课程,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可以选修的与物理相关的课程有,综合型课程、常规型课程、提高型课程。其中综合型课程,含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常规型课程的主体由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构成,在呈现方式上又分为“理工型”和“人文型”两种,供具有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选修。提高型课程又称大学预科物理,重点是深化某些重要概念、规律,强调对物理学基本结构和思想方法的认识。调查样本:•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二、普通高中课程现状调查校长认为高中生应具有的素质终身发展的素质终身发展的素质99科学和人文素养收集利用信息获取知识交流合作实践能力基础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和意识批判性思考责任感和道德价值判断传统美德Percent50403020100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学生的选择表明“考大学”成为他们主要关注的目标。50.611.44.91.11413.231.80102030405060考大学发挥特长提高修养找好工作学校实际关注的目标学校关注学校关注其他职业指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搜集利用信息科学与人文素养价值判断能力责任感和道德生活生存能力身心健康合作交流能力审美情趣批判性思考提高能力基本知识和技能Percent806040200分析校长和教师认为责任感、价值判断是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但学校实际关注的、最突出的目标却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感受只有9.6%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9.648.532.69.405101520253035404550喜欢压力大谈不上不喜欢校长对高中生学业负担的看法90.3%的校长认为高中生学业负担太重或比较重。32.957.48.40.60.60102030405060太重比较重尚可不太重不重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22.136.226.315.50510152025303540几乎没有时间约0.5小时0.5-1小时1小时以上•大约58.3%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到0.5小时•22.1%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只有15.5%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于1小时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方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授。1230.550.80.85.40.60102030405060老师讲授讨论交流学生动手实践书面练习自学其他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7.544.838.88.9051015202530354045几乎没有经常有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更多的教师采取的是不理睬、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只有16.0%的校长认为教师采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2621.12.6460.30.73.305101520253035404550继续教学课后解决回避启发批评学生很尴尬其他关于作业类型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84.341.117.94.66.43.73.50102030405060708090练习记忆为主读书与思考搜集整理信息实践性作业小组学习讨论撰写论文报告其他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69.4%的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明确表示紧张、害怕和讨厌,有40.1%的校长表示公布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3612.520.96.5240510152025303540紧张害怕讨厌喜欢无所谓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24.4%的学生认为现行学校课程能基本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24.44717.45.95.405101520253035404550基本能部分能难以无法满足无法判断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语文、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量的评价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过难;调查表明,校长认为影响教学容量、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的第一因素是高考。1.320.578.2不足适当偏多66.231.21.31.3过难适当偏易不清楚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评价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不清楚联系较紧有一定联系较大脱节严重脱节Percent50403020100只有9.3%的教师认为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学生普遍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6.585.48.10102030405060708090能不能不知道教师对分数能否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教师和校长普遍认为分数能基本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看来改革评价制度仍然存在从理念到实践的诸多障碍。3.334.161.90.7010203040506070难以反映能部分反映基本能反映不清楚教师对实行学分制的态度大多数教师对实行学分制持积极态度。963.822.84.3010203040506070反对欢迎无所谓不了解校长对实行学分制的态度近50%的校长对实行学分制持积极态度。10.547.4366.105101520253035404550反对欢迎无所谓不了解校长认为实施学分制的主要困难大多数校长认为实施学分制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处理好学分制与大学招生考试的关系。11.59.756.612.481.80102030405060教师素质有限缺乏了解不愿实施其他如何处理与升学的关系很难实施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现状与变迁一、1997年前文革以后,1978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的要求要高。例如,欧姆表、惠斯通电桥、电源的输出功率、含反电动势的电路,都在要求之列。1983年又颁布了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纲要,把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与之对应,出现了“甲种本”、“乙种本”两种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盲目追求高要求的倾向。在这之后,由于高考命题以乙种本为标准,甲种本遂停止出版。这一阶段,多数学校以高考为目的进行教学,出现了过早划分文理科的现象,许多学生只学过力学之后就停止了物理课的学习。1990年为了改变许多学生不能学到“较完全的物理知识”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规定高一、高二两年全体学生学习“必修物理课”,高三年级中,报考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学习“选修物理课”。这个办法在实施上有些困难,因为许多内容,例如圆周运动,在高一物理课中只能学角速度、线速度,而向心力等内容则要到高三再学。教师说这种情况是:话到嘴边留半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都是把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打通”学习的。二、“两省一市”课改方案中的物理课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开始试验新课程计划,1999年在进行修订之后,这个课程计划及各科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本”扩大到10个省市试用,2001年扩大到25个省市,成为我国当前高中课程的主流结构。在这个计划中,物理课由“二一分段”改为“两类物理课”,开始出现“分类型”、“有选择性”的思想。学生可以选择学习I类物理课和II类物理课。I类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标准,是高中毕业会考的依据,II类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是理工科大学入学考试的依据。由于学生入学时对自己的能力倾向不完全了解,也难以决定将来是否报考理工科大学,所以,两类物理课在高一的学习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同时由于学习II类物理课的学生要按I类物理课进行会考,II类物理课的内容完全覆盖I类物理课。“两省一市”方案是建国以来比较大的一次高中课程改革,从物理课程的角度看,它首次体现了分种类、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意图,尽管不够彻底,而且在操作性方面还需要改进,但它仍是一个重大的进步。1999年的试验修订版大纲增加了“课题研究”,并且规定为必学内容。它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物理教师极大的兴趣,全国许多地方进行了尝试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它与课程计划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成为这一课程方案的亮点。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研制思路(一)课程改革目标(二)课程结构(三)科目设置方案(四)课程管理与运行(五)考试评价制度•建立新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新课程评价制度,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科目模块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八个学习领域(三)科目设置方案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说明总学分189/毕业学分15080%必修学分11862.4%约占毕业学分的80%选修学分I5529.1%高中毕业至少选修22学分选修学分II168.5%从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中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