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历史复习资料(2008、12)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代表作《道德经》观点:具有朴素辨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墨家:墨子(战国),代表作《墨子》观点:“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子(战国),代表作《韩非子》观点:法治,实行中央集权,主张改革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春秋):政治理念:“仁”,“爱人”、“克已复礼为仁”、“已所不欲,勿施与人”。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要取得民信,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孟子(战国):政治理念:“仁政”思想,主张施仁政于民,宽刑薄税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战国):政治理念:“仁义”和“王道”。君民关系:“君舟民水,性恶论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汉董仲舒提出,《春秋繁露》,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利用迷信色彩,“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还总结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汉武帝: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对整个社会起到了导向作用。a:教学内容:汉武帝规定儒学经典为必读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b:教育体制:长安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通过以上措施,儒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程颖、程颐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②把天理和伦理直接联系起来“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发挥了“仁”的学说朱熹——孟荀后,儒学的一集大成者。①理气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致良知: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5、理解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明)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异同点)一、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居住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为”,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耕者有其田。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外传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A四大发明:指南针(战国发明、北宋用于航海)、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改进)、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活字印刷)、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北宋出现管形武器——突火枪)B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a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b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欧洲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城堡和骑士阶层日益衰落。c指南针推动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d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①《诗经》A时间:春秋完成。孔子审定。B内容:汇集了西周至春秋的诗歌,分风(民间歌谣,最精华部分),雅〈宴饮时的乐歌〉,颂〈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如《七月》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C地位作用:是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成熟诗歌形成重要标志;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②楚辞(骚体):A时间:战国出现。屈原创造。特点:民歌形式的新诗歌体裁。B代表作:战国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③汉赋A时间:两汉出现含义:吸收楚辞和散文而形成的新文学体裁,是综合文体。B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特点:篇幅长,气势大,夸张华丽。东汉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特点:篇幅短,抒情清新。④唐诗:唐诗繁荣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开明兼容的政策;民族间交流和中外间交流频繁,科举制推动。唐诗繁荣表现:诗体完备;诗歌风格多样;诗人多诗歌多(见下)。a初唐:现实主义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特点:刚劲,反映现实。b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特点:豪迈悲壮。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特点:诗情画意。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特点:浪漫主义,夸张想象。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特点:现实主义,深沉凝重。C、中唐:讽喻诗人和叙事诗人——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特点:反映现实,平实浅近。D、晚唐:杜牧、李商隐:杜牧的《江南春》;李商隐的爱情诗“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特点:反映现实,忧国忧民,颓丧。⑤宋词:宋词繁荣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宋代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市民阶层的需求。宋词代表人物: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特点:吸收俚语,柔丽,为元曲发展开启门径。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声声慢》。特点:白描手法表达真挚感情。南宋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豪放派: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点:豪迈奔放,强劲生命力。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陆游也有豪放词篇。陆游又是诗人,写有《示儿》⑥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别情》《窦娥冤》;马志远——《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⑦明清小说:A、产生背景:前代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魏晋南北朝小说兴起——唐传奇(短篇小说)——宋话本。B、明清小说概况: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中国最早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西游记》——吴承恩,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聊斋志异》——蒲松龄,中国古代优秀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清朝:《儒林外史》——吴敬梓,中国古代优秀讽刺小说。清朝:《红楼梦》——曹雪芹中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也占重要地位。(反封建小说的典型)3、汉字的演变⑴起源:早在六千多年前,中国出现“文字图画”即象形字;商代,汉字形成文字体系。⑵演变: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⑶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⑷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人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度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4、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草书: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楷书: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5、了解京剧产生乾隆末年:“崇班进京,道光年间:“崇班合流”,吸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程长庚、谭鑫培)清朝,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全国流行。民国以来走向世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了解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康有为:把儒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批判君权论;阐述主权在民思想,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的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口号),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作用:早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⑴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⑵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祈祷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4、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并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成为主流思想⑴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向俄国学习。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⑶问题与主义之争:通过1919年胡适和李大钊的这场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⑷1920年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⑸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2、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有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民族主义,明确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新三民主义对国民大革命推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5、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冈山斗争的经验,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频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年如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解放战争时期: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的总任务。在党建商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1949年又以《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4)新民主义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