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24.中国著名学者王家范在论及“郡县”与“封建”时说:“集权与分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A.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B.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C.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D.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25.《新唐书·食货志》卷五十四曰:“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说明A.汇兑业务已经出现B.长途贩运贸易出现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26.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一时期应该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7.但丁语:“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下列选项中与之属于同一历史事件中出现的观点是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28.“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最有可能是对哪一科学成就的评论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B.哥白尼的日心说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9.观察图7漫画,作者的真实意图是A.民国政府成立后内部成分复杂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行将没落C.民主共和必将战胜专制腐朽D.国民政府的统治必将被推翻230.图8是一份公函,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B.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C.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D.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3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③重工业得到逐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除化学家制造家……考有新物新法,因创为新字,自应各从其本字外,凡通用名词自不宜剿袭掺杂。近日少年习气,每喜于文字间袭用外国名词谚语。如:组织、冲突、运动等字……迂曲难晓……中国自有通用名词,何必拾人牙慧。”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洋务运动倡导者B.维新思想家C.新文化运动倡导者D.马克思主义倡导者33.阅读1953—1980年中国农业、工业等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表(图9),该表主要反映了A.国家逐渐减少对农业、轻工业投资B.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逐渐趋于合理径启者:兹附上广东艮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收妥见复为盼……此致,(毛)泽东同志。(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十月十九日汪精卫、谭平山图83C.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工业投资D.人民生活水平随投资增长大大改善34.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加强C.苏联解体,冷战结束D.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原则35.印度学者PrabirDe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由此可以看出,该学者A.认为国家的比较优势取决于交通、通讯的进步B.倡导世界各国积极主导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集团C.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利D.强调国家比较优势与地区内在联系程度成正比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比较的目的是要找出异同点,所以,不能一提中国古代的家长权,就以古罗马的家父权相比,只说上古社会家族观念发达云云,此外再无下文。在罗马,家父权只是单纯的法权,国、家不相混,法与道德两清。在中国,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秩序,天不变道亦不变,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这种差异对两种法律制度乃至文化的发展,都有至为深远的影响。可见,只求其同,不见其异的排比、罗列是不可取的。总之,文化之整体的比较的研究乃是探索中国古代法精神的必由之路。”“古罗马法学家分法为公法、私法两部分,着眼点正是独立于国家利益的私人利益。而在中国,法只能是‘公法’,辄与国家利益有关,因而也总是以国家强制力——刑为其标志的。”——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被迫变法修律,设立修订法律馆,延揽归国留学生翻译各国法律及法学著作。1910年5月,颁行《大清现行刑律》:取消《大清律例》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总目,以适应官制改革后的整齐划一;把《大清律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废除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设置罚金、徒刑、流刑、遣刑、死刑等新的刑罚;删除禁止同姓为婚、良贱为婚的条文;增加了新的罪名,如毁坏电路、电讯和私铸银元之罪等。——李力《法制史话》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说明中西方传统法治观念的差异(13分)⑵材料二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12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洋务运动兴衰过程可以看出,在兵战、商战纷至沓来的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以4举办洋务的形式学习西方的种种努力,正是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席卷世界的激流旋涡,不忍国家灭亡而勇于抛弃“华夷之辨”的陈腐教条,发愤为雄,积极谋取自强自立的有益尝试。不管洋务运动自身有多少严重缺陷,但在中国人民尚未摸索到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以前,洋务派谋求自强御辱的进取精神,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洋务运动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一种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西学为用’方面,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而在‘中学为体’,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由此而开展了‘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它替戊戌运动开辟了道路。”——吕振羽《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4.(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材料一(17世纪中叶)法国的纺织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不如英国、荷兰、西班牙的产品优良。(法国财政大臣)柯尔柏对法国人穿这些国家生产的毛呢感到十分不满,下令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呢绒,用各种办法发展本国的纺织业。1665年,他和爱尔兰的新教徒罗伯协商,引诱他们全家带领50个工人前来法国,让他们在阿布维尔设立工场,有给予各种特权和专营权。并派有检查人员,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工场的工人数、织机数、产品质量等,向柯尔柏报告。……柯尔柏还在法国其他许多地方建立了很多呢绒工场,还有哗叽场、丝织场、毛麻混纺工场、亚麻工场、制袜工场,以及地毯工场、玻璃工场、金属工场、肥皂工场等。这些工场大都是资本家出资金,由国家给予专营权,扶持其生产高级产品,以压倒欧洲其他国家的产品。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1683年,可说法国已经从原来的落后状态,变成当时世界上工业生产的领先国家,特别是在奢侈品的生产上,无与伦比。所以柯尔柏的这些措施,被认为只有后来苏联的五年计划才可与之相比。材料二当路易十四在柯尔培尔(即柯尔柏)的帮助下亲自颁布对手工工场主有利的法律时,他只是准备了1789年的革命,而回答他的“联即国家”这句名言的,是西哀士(1748~1836,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活动家)的话:“第三等级就是一切”。⑴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柯尔柏经济政策的特点。(8分)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7分)5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⑴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10分)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5分)6文综选择题:黑龙江省哈尔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历史:40、(25分)(13分)⑴差异:中国以礼法为主的等级观与西方平等的法治观;中国公法为中心的集体本位观与西方强调私人利益的个人本位观;中国重刑轻民,以刑为标志的强制力与西方以民权为特征的立法出发点(9分)原因:中国——宗法观念、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西方——古典希腊罗马的人本精神(2分)(12分)⑵变化:改变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将民法从刑法分离出来;废除酷刑,刑罚减轻;废除旧律,增加适应社会变化的新条文(6分)原因:外国入侵,中西方法律纠纷增多;19世纪末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西方法制观念的传播和新技术的引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分)45、(15分)(7分)⑴分权制衡趋势加强;由一党独裁到允许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多党并存局面;由总统独裁到“英美混合制”或“修正的总统制”或总统权力缩小、受限或责任内阁趋势明显;议会或立法院权力逐渐增大。(8分)⑵具有较强的民主色彩;是中国社会各党派民主(政治)协商的重要成果;是抗战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成就;缺乏必要的社会前提或因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而未能真正实施。46、(15分)(8分)⑴意识形态考虑,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稳定;促进世界革命发展;控制阿富汗,强化苏联霸权地位。强化战略进攻优势;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东石油资源。(7分)⑵对冷战(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美苏对抗加剧,关系紧张、陷入低谷;争霸态7势逐渐转化为美攻苏守或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政策,苏联逐渐战略收缩;加速了两极格局或冷战的结束。对中东:造成中东局势紧张,威胁了地区和平。对第三世界国家:反苏反霸运动进一步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