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黔东南州三穗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基本思路)序言纵观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战略是成功发展的基础前提,是科学决策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后,三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显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随着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革,在现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要有效统筹和解决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制定具有全局视野和前瞻思维的发展战略。这是推动实现三穗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三穗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立足基本县情的把握,积极应对桎梏县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突出问题,通过对未来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紧紧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事关三穗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出统筹安排和系统部署,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履行公共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确定发展思路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十一五”以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2—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立足区位资源禀赋,着力构建产业体系,积极实施“兴工富县,促农稳县,商贸活县,城镇带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抓机遇促发展、抓产业调结构、抓项目夯基础、抓增收惠民生,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增比进位排序前移。“十一五”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金融综合实力连上台阶,全省增比进位排序由2007年的81位前移至2010年的67位。----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工业经济强劲增长,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7.6:25.9:46.5调整为2010年的23.5:26.7:49.8,传统优势产业、新兴发展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发展基础条件日渐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由2005年401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276公里,在全州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目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县城和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全县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5.9%,比“十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城镇交通、供电、绿化、环境卫生、电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构建黔东中心城市、黔东商贸物流中心、黔东旅游服务中心初见雏型。—3—----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整村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两基”目标任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聚集发展的主要载体,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规划面积扩展到18平方公里,布局食品、轻工、创业等六大产业园,重点实施了园区水、电、路、通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平台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大幅跨越发展的一个时期,顺利完成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总体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为“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阶段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05年“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十一五年均增长(%)生产总值(亿元)13.1512.1财政总收入(亿元)0.36261.13382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556.2019.4旅游总收入(亿元)—4—城镇登记事业率(%)4.3以内城镇化率(%)25.9粮食总产量(万吨)农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亩)“普九”人口覆盖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9.6年末常住人口总数(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森林覆盖率(%)6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4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6.20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二节“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回顾和基本估价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县立足三穗县情实际,着重在调结构、促投资、惠民生等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面实施重点突破,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有力确保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提速、进位、增效,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效益增强的良好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18.8%,比“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是三穗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速排全州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410元,同比增长24.5%;实现财政总收入1839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2.2%和72.4%,分别排全州第5位和第11位。一般预算支出8.29亿元,同比增—5—长28.88%。我县在全省88个县的综合预排位由2010年的67位上升至31位,进位了36位。二是工业经济强势崛起,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41.7%,增速排全州第4位。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开始显现,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比2010年下降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比2010年上升3.4个百分点,工业的强劲增长正在有力改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长期过大的不合理格局。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金融机构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1亿元,同比增长120.6%。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150.3%,排全州第9位。实现招商引资项目49个(超亿元项目22个),到位资金16.8亿元,是前五年总和的3倍。实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92亿元,贷款余额10.01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1.5%。四是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5元,同比增长27.3%。从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综合分析,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我县总体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提高、结构调整加快、人民生活改善的新阶段,进入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关键期,初步具备了推进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基础条件。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投资总量不足仍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经济结构单一仍是制约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核心问题;发展基础薄弱仍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实现增比进位的重要瓶颈;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制于落后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进度迟缓仍是我县加快发展的突出矛盾。—6—完成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万元16083518.83其中:第一产业万元320841.3第二产业万元4837834.8第三产业万元8087317.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生产总值元预计10410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7359418.7财政总收入万元1839362.25地方财政收入万元1260072.411一般预算支出万元8291828.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元1937670.1全社会固定资产万元预计192145120.6850万元固定资产(含房地产)万元135095150.39商品房钦销售面积平方米5634279.4建安营业税万元38.21243.3地税2449万元,增长120%不含电信业的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万元25873.2税收收入万元127.2872.5建筑业总产值万元7848251.9农业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395527.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万元21920322.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万元10013621.5保费收入万元24354.3农业增加值万元320841.3农业总产值万元595031.4粮食总产量吨40060-28.9肉类总产量吨110471.2工业增加值万元3506941.7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230134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2282435.7规模以下万元1224550.8全社会用电量万千瓦小时200487.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外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万元7416.230.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外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28847.5邮政业务收入万元92784.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万元622825.9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万吨公里727332.619.9:30.1:50.02011年完成三穗县2011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全州排位第三节“十一五”以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当前—7—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本经验一是坚持立足基本县情,遵循发展规律,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适时提出并组织实施“五大战略”,迅速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用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涌现的问题。三是坚持立足实际,锐意进取,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切实把争取上级支持和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四是坚持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州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目标,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尽力消除长期存在的“瓶颈”制约因素。五是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争取外来投资和促进项目落地,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确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六是坚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全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强力加快整村扶贫开发进程,大力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财力弱、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全省的综合排序处于中后位置,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甚大,加快发展任务仍很艰巨,在“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型”上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农业比重长期偏大,工业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较低层次,长期沿袭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8—继续加大。三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配套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城镇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县城功能尚不完善,中心城区建设亟待加强。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科技推广运用亟待加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过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五是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六是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仍较突出,对外开放的针对性、有效性亟待增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需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外来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还不够突出。七是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