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吸引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的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鼓励和吸引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的对策研究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存在着步调不快、动力不足、效果不优等问题。在农业农村的社会价值取向处于相对劣势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缓慢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其自身人才缺乏、资金缺乏、信息缺乏的瓶颈制约。追根究底,人才短缺是限制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了鼓励和吸引人才到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解决了限制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综观改革开放后宁波农业农村的发展历史,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可以确定为三个阶段,尽管人才的总体趋势是向城市集中,但每次农业农村相对快速的发展仍都伴随着人才在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相对活跃,从而形成三次相对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以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全面兴起为起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农村体制改革激发了农业农村人才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创业先锋、致富模范、能工巧匠等不断涌现;其次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沪、杭等地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及退休专家到宁波来从事专职或兼职工作,并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第三是恢复高考以后的农校毕业生大量进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成为当时农技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的科技实力。第二次高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了统一的新认识,在这一大趋势下,宁波乡镇企业逐步改制,股份制企业快速发展,为宁波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人才需求高峰。同时,社会就业观念不断2转变,大中专毕业生对农业农村的认识日渐加深,开始选择进入农业农村的各类企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或者自己回乡创业;一批外地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及退休专家在宁波也进入了创业就业的新高峰。第三次高潮应是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之后,虽然这次人才高潮还只是一种对形势发展的初步判断,但随着社会重新认识和评价农业农村的重要作用,乡镇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要求和谐统一,以及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以观光、休闲、旅游及贸、工、农等特色为主产业的兴起,农业农村必将成为吸引人才前来创业就业的新热土。当然,这种预期的真正实现,还有待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及时决策,制定出台相关促进人才到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对策措施,从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步伐,本课题将对此做研究分析。一、宁波农业农村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吸引和鼓励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对提高农业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吸引人才创业就业的现实状况,有效掌握社会特别是大中专学生对农业农村的实际态度,课题组认真设计了几套调查问卷,对全市81家农业龙头企业、319名涉农与非涉农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宁波人才网上设置了热点问卷,重点调查社会人才对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若干障碍问题的态度。(一)当前鼓励和吸引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机遇1、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化与市场化步伐加快3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的示范作用促使以某种或是某几种农产品为代表的块状区域发展模式迅速兴起,并正在不断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与市场化急需各类具有某种实用专业技能和特殊才干的较高素质人才。《宁波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指出九大特色优势农产品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质取胜,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生产转变……”,显然,大批具有商业化头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的涌现,是解决新形势下农业农村问题的重心。2、农业龙头企业人才价值得到重视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近172家,本次抽样调查了81家,占总数的48%,分布在水产品养殖加工、饲料加工、农产品销售、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类别,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有20家,5000万元到1亿元的有19家,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有39家,1000万元以下的有3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中管理及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平均为21.9%;产值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中对应比例为16.5%;产值在1000万到5000万元的企业中对应比例为17.2%。总产值高的企业其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占人员规模的比重较大,因而企业技术含量较高,人才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到了重视(见表1)。表1: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人才比率的对应关系相关比例企业产值管理及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平均比例%4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21.9产值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15.7产值在1000万到5000万之间的企业17.2产值在1000万以元下的企业11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还提出了两道选题,要求企业对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对愿意采取的吸引人才的措施进行排序,通过分析,把人才因素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排进前3位的企业共有57家,占回答总数的72.1%,其中22家认为人才因素最重要,占回答总数的27.85%;在加强人才吸引力方面愿意采取的措施排序中,把“拓展发展空间”排在最前的企业共28家,占35.44%,其次是“提高待遇水平”和“提供创业平台”,都达到了17家。这说明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决定作用,并愿意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见表2)。表2:农业龙头企业人才价值判断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排序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土地27.85%24.05%8.86%30.38%8.86%对加强人才吸引力最愿意的措施排序提高待遇水平拓展发展空间提供创业平台制定实施人才规划加强广告宣传21.52%35.44%26.59%13.92%2.53%3、农业龙头企业人才需求趋于活跃我们把全年招聘人才在3次以上的企业定义为人才需求活跃,把全年招聘在1-2以内的企业定义为需求一般。结果显示,需求活跃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36.7%,其中招聘次数达5次以上的企业有14家,占17.7%;需求一般的企业占62%。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全年招聘人才3次以上的有8家,占40%,11家是1-2次,占55%;年5产值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7家招聘3次以上,占368.%,10家招聘1-2次,占52.6%;年产值在1000万到5000万之间的企业,13家招聘3次以上,占33.3%,1-2次的有25家,占64.1%。调查还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农业龙头企业的需求基本持平,但又有超过六成的认为很难招聘到人才,部分企业反映人才对公司不了解、自身期望值过高影响招聘效果。说明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需求处于较为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其活跃程度随着年产值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更体现了人才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3: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招聘活跃程度的对应关系相关比例企业产值全年招聘人才3次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比例%全年招聘人才1-2次的企业占总数的比例%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4055产值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36.852.6产值在1000万到5000万之间的企业33.364.14、农业农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就业岗位有效供给的增长速度不足,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城市就业面临着较强竞争。同时,由于房产等重要生活资料的价格增长迅猛,极大地增加了在城市就业的成本,城市就业与农业农村就业相比并不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而通过调查发现,农业龙头企业为大专以上应届生提供的月薪在1300-1800元的有47家,占总数的59.49%。据中国宁波人才市场提供的资料,一般工贸企业为应届生提供的待遇平均为大专生1200元/月,本科生1500元/月(见表4)。这表明宁波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的待遇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与城市企业相6比并没有明显的劣势。表4:农业龙头企业的待遇水平与工贸企业比较农业龙头企业待遇水平月薪2500元以上月薪1900-2400元月薪1300-1800元月薪1200元以下5.06%13.93%59.49%21.52%全市工贸企业待遇水平大专应届毕业生本科应届毕业生1200元/月1500元/月5、农业农村总体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万里清水河道、万里绿色通道、千万农民饮水、绿色生态家园和生态公益林等工程,较好地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部分农村建立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环境得到了美化、服务功能得到了丰富。在宁波,以奉化滕头村为代表的新型生态农村成为现代农村发展的典型,有力地吸引着各类人才前来创业就业。课题组还对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的涉农专业学生222人和非涉农专业学生9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涉农专业中,表示较愿意和很愿意到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有71人,占31.9%,表示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有48人,占21.6%;在非涉农专业中,表示较愿意和很愿意的有26人占26.8%,表示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有23人,占23.7%。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农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亲情等方面表示满意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78%。总体而言,受调查的大学生近半数对到农业农村去工作并没有特别的反对或者赞成,因此如果采取合适的引导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见表5)。表5:宁波在校大学生对到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态度很愿意%较愿意%一般%较不愿意%很不愿意%涉农专业11.720.246.517.14.57非涉农专业224.749.522.71(二)当前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存在的主要障碍1、农业农村社会地位仍然低下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上对农业农村更多认为的是贫穷落后、封闭愚昧和被社会所忽视,农民更多地表现为形象粗俗、穿着土气和缺少教育。农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处于被社会关怀的末端,众多离开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对农村农业的离心力不断被强化,即使是在宁波这样经济较为发达,农业农村条件较好的城市,也难以一下子消除普遍存在的“离开农业样样好,跳出农村万丈高”的厌农观念。课题组对宁波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在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社会价值认可度的判断较低,表示不满意的学生占31.5%,比表示满意的高出近12个百分点;网上调查社会人才对到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障碍问题,有426人次在网上回答了问卷,结果显示,最大的障碍是农业农村的社会认可度低,占到了投票人数的29.3%(见表6)。表6:宁波社会人才对到农业农村创业就业的障碍评价评价项目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低创业就业机会少生活不方便难与周围人沟通得票比例29.3%16.2%28.4%15%11.1%2、农村农业集约经营程度较低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的农业农村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社会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农业这种分散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目前农业农村规8模效益低,产权结构相对封闭,对于各类人才的就业与创业形成了体制障碍。就宁波而言,这一现状也广泛存在,即使是农产品的块状发展,也是以每家每户的小块经营为基础的,缺少大规模的农业创业园区和与农业科研院所对接的平台,人才在农业农村创业面临着土地流转困难、技术推广困难、形成规模优势困难等诸多难题。3、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效率不高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严格按行政区划设置,条块分割,缺乏专业特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机制没有建立健全,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站作用的有效发挥。农业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在官僚体制下必然催生政治升迁的愿望,致使人员流动频繁。我市一个县级市的调查表明1994年以来该市陆续有49名农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技站,但目前只剩下9人还在从事农技工作。另一个县级市2000年招了22名应届大学生到乡镇农技站,目前只剩下3名还在原单位。此外,缺乏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支持与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使得科研人员从事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得科研人员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较低,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人才向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合理流动。4、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数量有限现代农业农村吸纳人才的主要载体在于农业龙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