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第二期研修班学员作品专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泉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第二期研修班学员作品专辑(一)(指导师的教学艺术)目录1、吴丹青老师常“罗嗦”的几句话育才中学钟声2、美、实、活——评吴丹青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育才中学杨丽美3、和谐的课堂,本味的语文——评吴丹青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育才中学管爱平4、个性演绎教学的精彩———评张道华老师的教学艺术龙泉三中夏彤5、知识与能力并驾,实与活齐驱——浅评张道华老师的教学艺术特色龙泉三中郭飒霞6、教如其人朴实敬业——张道华老师其人其事育才中学许积龙7、一个影响我的人——记张道华老师育才中学喻江英8、朴实、真实、扎实——评邵建勇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龙泉四中叶淑珍9、让学生做自在的风筝——评吴朝瑞老师的文言文教学艺术龙泉三中方丽爱10、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评王海如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艺术锦溪镇校李小妹11、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眼中的胡培兴老师安仁中学姜龙英12、新课程背景下的幸福教师——胡培兴老师印象育才中学钟声13、感受美的洗礼——评胡培兴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龙泉三中包立芬14、真是灵魂简是衣——简述李长荣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龙泉三中杨建民15、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郭慧华老师教育艺术浅议民族中学吴华珍16、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许子兰老师教学艺术散记茶丰学校蒋慧珍17、教师语言艺术的根本是真善美——评指导师李慧的语言魅力民族中学叶建芬18、唱响“动”的主旋律——周俊敏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之一养真中学张少华19、在你的世界里,我只有欣赏——赵伟荣老师印象小记民族中学金伟20、务实求新,启发思维——浅评张道华的课堂教学艺术育才中学许积龙吴丹青老师常“罗嗦”的几句话育才中学钟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他家里有两件电器,一件是四十五瓦的灯泡,另一件也是四十五瓦的灯泡。”,这是作家笔下的罗嗦,结合文章细品味其妙处不言而喻。母亲的唠叨是一种爱心、温馨、亲情与美好已成共识。那么在吴丹青老师常罗嗦的几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这是吴老师一直强调的,也是她始终坚持的。什么是“语文味”?听吴老师的课以及与之交流后,我的理解是:紧扣文本,品味语言。师生不能仅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而应是学习的主要对象。怎样上才算是有语文味?首先源自于“听、说、读、写”活动中对如何运用语言的自觉关注。其中,读是她作为普通话测试员的优势,她的课堂上师生多少都会有读书的时间,有读书的声音。她的教学不是形式上的读一读,而是指导有深入地去读,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在诵读涵泳,感悟熏陶的基础上,一有灵感,便让学生诉诸笔端,因文而悟道,因道而学文。如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就是“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教师牢牢抓住‘语言’这一本体,饶有兴味地引领学生在优美的语言丛林里穿梭。首先,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其次,通过比较运用语言。学生在比较鉴赏中,模仿练说中,感悟怎样才是美,怎样表现美,师生一起经历了一次美的历练。”其次体现在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特体验中。她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体验——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寻找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还落实在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中。对诗歌的教学,她以“语言与形象”为抓手,品味与感受诗歌作品的特有美。如在《秋天》的教学时,她“重点安排了朗读、想象描述画面、品味诗歌语言等几个教学环节,既让学生体味到《秋天》这首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又为学生仿写诗歌、展开想象、表现诗情画意奠定了基础。”她曾向我问起小说教学中,小说味如何体现。我听过“小说味”这词,但没想过如何教,更没被人问过。她总是这样给人思考。“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吴老师对老师们备课反复强调的话。“吃什么比怎么吃重要”我们容易懂,那么“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我们本也应该明白。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学目标成了摆设。如我以前备课首先考虑怎么教,后来才懂得学生怎么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都是后面加上的,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不知道一堂课后到底给学生什么?教学思路不清,教学设计成了纯技术的玩弄。而在吴老师的教学中,她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文本的特点,编者的意图,学生的实际确定“教什么”,再设计怎么教,怎么学,目标总是非常的明确。“因预约而美丽”的案例俯拾皆是:吴老师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敏锐的抓住了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苏轼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重拾这份被当代世人遗忘的珍贵,走进苏轼,热爱苏轼,是这堂课的生发点;《致大雁》一文,吴老师发现了作者铺写特点的精彩,因此确定以写作手法的训练为目标。教学中故意误背、仿写训练等教法学法的设计,不仅别具一格,而且富有成效。“语文,在诗意的土壤里。”吴老师对老师们常提起“诗意”一词的,我能感受到它在吴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诗意,即诗的意境。“意境”是非常抽象的词汇,虽唐代王昌龄的《诗格》论“诗境”首倡“意境”之说,后宋代李涂、刘禹锡等皆有论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更有精辟论述,但对我来说还是难以“意会”。“不能意会”那么“言传”也就不顺了,以下只能称之为“胡诌”了。“诗意”肯定是美好的境界。在吴老师对老师们的殷切话语中,应该有语文教学上的诗意营造,也指生活中的诗意追求,诗意生活应该包括诗意工作。诗意人生应该是积极的人生,诗意的人应该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人。诗意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如道德、文化、艺术等等修养,特别是要多看书,读书是提高修养的钥匙。在教育教研活动中,我们都能感受吴老师到这些美好气息的散发。她在教学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时,就采用演唱民歌《猜调》导入,既自然生动又充满诗意,学生闪亮的眸子里有的是对教师的惊喜与敬佩。亲切的笑容、优美的语言、平等的对话、渊博的知识营造的温馨和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课堂的诗意。浙江省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胡勤老师喻吴老师为“龙泉凤阳山上的黄茅草”,当然有对她纯朴普通,扎根故土的赞誉。我倒认为“绿谷雪莲”与吴老师更为相称,不染不妖,香远益清,高洁脱俗,典雅诗意。从吴老师“罗嗦”中,我们读懂了一名语文教研员崇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也表达了她作为语文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层认识,还有她对龙泉初中语文教师迅速成长的殷切期盼和真挚地关怀!美、实、活——评吴丹青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育才中学杨丽美一个人上课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也许不怎么难,难的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被学生欣赏。而吴丹青老师就解决了这个“难”字,因为她拥有三大法宝:“美”、“实”、“活”。“美”,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一个老师能吸引学生,固然有许多因素存在,但形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吴老师并没有刻意去追求穿着打扮,但她穿着总是得体大方,加上有气质,有修养,所以总是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学生上她的课,精神会为之一振。语言美,是指吴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她是普通话测试员),同时音质甜润。这些都是语文老师非常渴望拥有的条件,吴老师拥有了,所以,聆听她的教诲,简直是一种享受。其次,由于吴老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语文功底,所以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总是能信手拈来且自然流畅又非常优美,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学到了语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乎先情。”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吴老师经常利用自身的朗读优势进行美读。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学生就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品位语文,学到了语文。如果说,上面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给人的只是表面印象,那么,“实”和“活”才是吴丹青老师的“杀手锏”。这个“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文章不同的班级总是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她自己也说:“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班级,我经常会采用不同的上法。”二是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课堂中,吴老师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而不是把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给学生,比如,她经常会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这句话怎么理解?”“你是怎么看的?”等等。三是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听了一节课,感觉课堂气氛很好,挺热闹的,但文本根本没有深入,因为老师问的、学生答的都是非常肤浅的问题。甚至,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时,一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只是欣赏了几幅话,听了几首歌而已。吴老师却不同,她设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综观吴老师的课,一节课中,学生听的、说的、读的、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喜欢上吴老师的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上课非常灵活。上面讲的“实”的第一点,其实就是活的体现。其次,吴老师上课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死死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灵活把握,但最终又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一点是,吴老师的知识储备中有许多的源头活水,所以上课时相关的知识和资料都能顺手牵来,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后,我想套用一句老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丹青老师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与她从来不满足于“一桶水”分不开的。和谐的课堂,本味的语文——评吴丹青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育才中学管爱平【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应该洋溢着诗的情感、语文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吴丹青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自由对话,课堂上师生心灵相通,追寻诗意,享受生命,激发创意,在师生的个性呈现中,唤醒了成功,放飞了心灵。其课堂是唤醒意会的语文,是精神契合的语文,是追寻幸福的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关键词】语文和谐对话体验个性语文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因为语文课本身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语文素养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教育。新课标中,对“熏陶感染”“体验”“感悟”的强调,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强调,对学生兴趣、情感、个性的强调,对创造性、批判性、主动性的强调,对语感的强调,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强调,等等,这些都是对语文感性学习特征的揭示。吴丹青老师重视语文的感性学习,善于在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由对话,将文本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带给学生,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她的课堂体现了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练与悟等方面的平衡与融洽,创造了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本味”语文氛围。其教学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本味”语文吴丹青老师全面引入了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口语交际理论,这种全面引入具体体现在对话理念的确立上。语文是什么?吴老师的语文课堂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语文即对话。对个性化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批判性阅读的强调,对写作主体状态的强调,对写作过程中读者意识的强调,对写作的真实性的强调,对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现场性、生成性的强调,这些就是吴丹青老师教学“本味语文”的体现。如其在教学《春》一课当中,有这样的课堂对话:师:------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们喜欢吗?喜欢那几个词?生1:“偷偷地”,写出小草不知不觉地钻出来了。师:“钻”换成“长”,好不好?生2:不好,春天的草是刚长出来的,我们经常说发芽的种子是钻出地面,小草也是这样的。而且用“长”就没有那种新奇的感觉了。师:那我写夏天的草用“钻”好不好?生3:不好,夏天的草已经长得很茂盛了,它们在成长中,而不是要从土里钻出来跟我们见面。师:言之有理,那么,把“嫩嫩”、“绿绿”,放在前面修辞草行不行?生4:不行,要先长出来,才能看见它是“嫩嫩”的,绿绿的。师:说得很对,作者是根据小草的生长规律和我们的认识过程来描写。而且,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还强调了小草的嫩绿可爱。好,我们把写草的句子读一读。(生齐读)。师:读得响是不是就突出了小草的可爱?应该怎么读?那几个词语重读?:生:“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师范读。生再齐读。)师:现在我们模仿这句话来写花,把“小草”改成“野花”,该这么说?生1:野花明目张胆地开了,开在春风中,开在蓝天下,灿烂地笑着。生2:野花悄然从田野里钻出来,象一粒粒散落的纽扣,星星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