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选修)姓名班级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预学案】学习目标:1.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建立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预习检测(基础题):()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3.下列关于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僚D.实质是加强思想专制()4.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唐朝C.西汉D.秦朝()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春秋大一统”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学案】重点探究: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采取政策。董仲舒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和主张,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提出了思想。他提出的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汉武帝规定五经(即、、、、为正式教科书,并在中央设立,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也提高了入学的地位。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的主流。【巩固性学案】()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2.(2004年全国)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3.(2002年天津)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思想()4.(2009年海南高考3题)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5.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2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6.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贵君轻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8.秦始皇“坑儒”与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D.在思想领域里加强封建专制()9.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A.人定胜天B.贵贱有序C.君权神授D.实行仁政()10.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仁政D.三纲五常()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2.下列哪项不是太学举办的影响A.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B.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C.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D.全国包括地方的教育系统也得以建立()1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1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来源:Zxxk.Com]——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王充《论衡》请回答:(1)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2)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材料二和材料三各持什么观点?(3)结合材料二、三,扼要概括两汉时期思想发展的特点。3第2课参考答案DDACC;DBDAD;CDDCB;BDCA3.答案要点:(1)观点:①认为天(自然)有规律,②人能认识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2)材料二:认为天子是执行天意的统治者,顺天意则昌,逆天意则亡。材料三:认为天无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如有灾祸惩罚人,是人们的主观认为,并非天的意志。(3)特点:出现唯物与唯心两种对立观点。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第2课参考答案DDACC;DBDAD;CDDCB;BDCA3.答案要点:(1)观点:①认为天(自然)有规律,②人能认识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2)材料二:认为天子是执行天意的统治者,顺天意则昌,逆天意则亡。材料三:认为天无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如有灾祸惩罚人,是人们的主观认为,并非天的意志。(3)特点:出现唯物与唯心两种对立观点。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第2课参考答案DDACC;DBDAD;CDDCB;BDCA3.答案要点:(1)观点:①认为天(自然)有规律,②人能认识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2)材料二:认为天子是执行天意的统治者,顺天意则昌,逆天意则亡。材料三:认为天无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如有灾祸惩罚人,是人们的主观认为,并非天的意志。(3)特点:出现唯物与唯心两种对立观点。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第2课参考答案DDACC;DBDAD;CDDCB;BDCA3.答案要点:(1)观点:①认为天(自然)有规律,②人能认识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2)材料二:认为天子是执行天意的统治者,顺天意则昌,逆天意则亡。材料三:认为天无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如有灾祸惩罚人,是人们的主观认为,并非天的意志。(3)特点:出现唯物与唯心两种对立观点。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