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17期蚓激酶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杨丽娜(东阿县人民医院,山东东阿252200)2005年6月~2006年11月,我们观察了6O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蚓激酶治疗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05例糖尿病患者,男56例,女49例;年龄37~79(57.68土11.15)岁。并发神经病变38例,冠心病27例,视网膜病变16例,白内障13例,糖尿病肾病8例,突发性耳聋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O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常规行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蚓激酶肠溶胶囊2粒/次,3次/d,饭前0.5h服用。对照组予盐酸J川芎嗪2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5~2.5h,1次/d,14d为一疗程。采用日本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采用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SA-6000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查血液流变学改变。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二者的变化。采用SPSS11.0系统行小x2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µα=0.05。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1、表2。讨论:蚓激酶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主要作用为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凝集率、降低血液粘度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心脑及外周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蚓激酶还能在缺氧下保持ATP含量,延迟体内糖原氧化过程的启动,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组织内Na、Ca的蓄积和K、Mg的丢失,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从而保护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本文治疗组治疗后OH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外,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证实蚓激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收稿日期:200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