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学说中蕴涵着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as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A.KongQiuB.ZhuangZhouC.MengKeD.XunKuang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4.在天人关系上,荀子与庄子的看法是A、相反的B、部分相同C、一致的D、大致相同5.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6.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图1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7.《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8.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9.“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该词作的艺术风格属于()。A、婉约派B、豪放派C、田园派D、花间派10.“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变革B.主张革新C.希望进步D.要求守法11.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献是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民报》D、《新青年》1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3.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一部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1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农村包围城市15.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16.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7.《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戒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D.出现追星现象18.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伏尔泰D.卢梭19.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反映在A.反宗教神学B.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C.主张自由平等D.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0.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21.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24.“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25.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26.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7.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28.2008年10月,一条“橘子有虫子”的信息曾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短期内给橘子行业带来重创。这说明A.垃圾信息在网上泛滥B.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现象严重C.信息时代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D.网络使社会动荡不安29.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30.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0分)(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32.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①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②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③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分)④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33.材料一:图一北魏骑马武士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材料二:男子授露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1,3,51,3,5免课者,露田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