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统一是大势所趋。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统一的基本条件。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统一的社会基础。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请问:唐太宗是否出身布衣?是开国皇帝吗?其帝位是通过宗法制继承的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魏、房、杜)③经济措施: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休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④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⑤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革新政治,实行三省六部制)Ⅱ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2(2)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Ⅰ表现:①羁縻府州:A.武力征服东突厥,册封突厥首领为的都督、刺史,官制世袭;B.攻下西突厥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②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使唐与吐蕃称“翁婿”关系。Ⅱ作用: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世为唐臣”,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3)开放的对外政策Ⅰ表现:①在中央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外来使者的官方机构。②鼓励海外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③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A.与印度:派玄奘去天竺去佛经;B.与朝鲜:到唐游学,吸收汉文化;C.与日本:派遣唐使,僧侣游学,推动“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的封建化过程。Ⅱ影响: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的发展和强盛,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对世界各国的文明进步产生影响。2、晚年的反省:①纳谏:从“悦耳从之”到“勉强受谏”再到“面加穷诘”;②节俭:从戒奢从简到大修宫殿。③反省:撰写《帝范》反省自己的过失。自我评价:“功大过小”3、评价:知人善任、开明开放①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②对君、国、民关系的认识,特别是晚年的反省,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③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1、少年康熙的难题①鳌拜专权;②台湾割据;③三藩割据;④准噶尔叛乱;⑤沙俄入侵;⑥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铲除鳌拜后,康熙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2、功绩:(巩固统一、维护主权)⑴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①平定三藩之乱:启用汉将,重用绿营,平定后加强对西南的管辖。②收复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御驾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④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和创新,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⑤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册封西藏宗教上层,加强与蒙、藏的团结,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记住三件事:多伦会盟、册封四大活佛、设木兰围场)⑵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①雅克萨之战: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②《尼布楚条约》: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注意:内容、意义和中国国号)3、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3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4、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①功: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是中国古代对多民族国家有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开创了“康乾盛世”局面。②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请问:康熙帝是如何自我评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引申分析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发展和巩固▲知识点:结合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1、秦始皇①统一六国,——结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本格局;③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纪元。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与吐蕃实行和亲的政策,建立“翁婿”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揭开了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康熙帝①平定三藩叛乱;②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③平定噶尔丹叛乱;④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⑤册封西藏宗教上层,加强对蒙藏的管理;⑥两次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引申分析二:历史人物专题(唐太宗、康熙帝)材料一盛哉,太宗之列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有之也。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唐太宗的有关史实做简要说明。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巨大,如推翻隋朝暴政,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局面。2、简要评述材料一中的人物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贡献。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东突厥设立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与吐蕃实行和亲的政策。3、列举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①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平定噶尔丹叛乱,控制新疆;册封西藏宗教上层,加强对蒙、藏的管理;②维护国家主权:反击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44、康熙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汉文化。崇尚儒家文化,重用汉族官员;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册封蒙藏宗教上层“四大活佛”,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5、从康熙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势力。6、评述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唐太宗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而且影响了东亚(朝鲜、日本)文化的发展。康熙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使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1、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①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③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2、生平简介:(前551—前479)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礼乐”,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3、成就:⑴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A.含义: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B.途径:做到“四非”,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等级秩序。②仁:A.含义:即仁者爱人,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途径: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认为“过犹不及”;应采用“和而不同”的方法。他认为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⑵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⑶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4、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如仁的思想、“三纲五常”)5、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6、影响:⑴对中国: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5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⑵对人类文明:①对亚洲:一些国家建孔庙,以儒学为主开科取士,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②对欧洲:一些思想家热衷于孔子学说的研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借鉴和鼓舞。7、评价: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对亚洲和世界影响巨大,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请思考: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提示: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③儒家思想中的仁、礼、讲道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④儒家主张天下定于一,有助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⑤道德修养上,讲诚信,尊老爱幼;⑥教育上,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言之有理即可)(二)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历史背景:希腊城邦开始衰落,晚期处于马其顿王国统治下。2、成就(1)伯拉图学院的头脑:“北方小驹”,有惊人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人格。①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②理念属于思维抽象;③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2)博学家:建立庞大的学科体系,如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等方面。①哲学:《形而上学》一书提出了哲学的研究和解决的问题;②物理学:《物理学》一书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③逻辑学:以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被学术界尊为权威;④生物学: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⑤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3)教师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