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中性笔答在答题纸上。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这里他反对的是()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2.梭伦改革期间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该法制定的目的是()A.确立财产私有制度B.笼络平民扩大改革基础C.调整家庭伦理关系D.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A.法律的普遍性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C.法律的稳定性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②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③组成“四百人会议”④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右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2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7.毛泽东早年曾评论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这里他认为变法“保人民之权利”,而商鞅变法实际上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A.奴隶主贵族阶级B.农民阶级C.新兴地主阶级D.奴隶阶级8.《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并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9.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主要反映了()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10.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11.《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B.迁都洛阳C.设立三长制D.实行租调制12.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内容不一致的是()3商鞅北魏孝文帝王安石A.地方行政体制B.改革教育内容C.调整土地制度D.改善民族关系13.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15.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法准确的是()A.中原农耕文明被塞外游牧文明所征服B.批判游牧民族的野蛮性、扩张性C.文明冲突是历史的主流D.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A.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吏治C.增加政府收入D.提高军队战斗力17.《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明了()4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18.如果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你最不太可能相信的事情是()A.严格“恩荫”做官B.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官C.地主交赋税和服役D.读书人死背死记明经诸科为参加科举考试19.针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没有反映客观现实,但支持变法B.司马光抨击北宋吏治腐败C.司马光代表旧官僚抹杀变法成效D.一定程度反映了客观现实,但其目的是借机反对变法2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II卷(材料题共40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4分,共计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21.改革推动社会转型是历史进步的重要特征。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40万12020406080100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5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材料二:《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在“政治革命”的表现及作用。(6分)(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二中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这些“成就”是通过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而取得的?(10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措施触及了哪一旧的政治制度?并概括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8分)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2)你从材料二中可得出孝文帝改革的那些信息?(6分)6(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共同改革内容是什么?对改革进程起到怎样的作用?(6分)23.材料一宋仁宗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493万贯,绢帛376万匹,粮1807万石;国家总支出:钱3317万贯,绢帛725万匹,粮3047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三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十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8分)(3)材料三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司马光又为何持此观点?(6分)7高二年级历史科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1.(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在“政治革命”的表现及作用。(6分)(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二中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4分)这些“成就”是通过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而取得的?(6分)22.(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措施触及了哪一旧的政治制度?(2分)并概括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2)你从材料二中可得出孝文帝改革的那些信息?(6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共同改革内容是什么?(2分)8对改革进程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23.(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8分)(4)材料三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司马光又为何持此观点?(6分)9高二历史参考答案!-5.ADBCD6-10.ACADB11-15.ADABD16-20.BCDDA21(1)表现:按照财产多寡决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分)作用: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2分)使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2分)(2)成就: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分)完成了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2分)措施: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分)奖励军功和按功受爵,废除贵族世袭特权;(2分)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2分)22.【解析】第(1)问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材料中的要点,加以概括。根据“父子兄弟同室”、“民有二男”、“不得为属籍”可概括为宗法制。“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分析在经济上、军事上的作用。第(2)问,主要考查对图片材料信息的解读,特别要注意图名“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从而得出改革前后的变化。第(3)问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并且注意题目的限定语。【答案】(1)宗法制。(2分)瓦解宗法分封制;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提高军队战斗力。(6分)(2)孝文帝改革采取了移风易俗的一系列措施;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6分)(3)共同改革内容:移风易俗。作用:巩固改革成果;促进改革深入。(6分)23.(1)背景: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社会问题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6分)(2)士:改革科举制度反对“恩荫”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