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选修一编号:6使用时间:2012.2评价:课题:戊戌变法编写人:朱丽平审核:高二历史组班级:姓名:号数:第组【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课标解读】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背景和条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基本史实。重点分析、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根源及救亡图存的奋斗目标;分析理解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高超策略和所暴露出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学习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知识链接】必修一15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必修二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必修三20课《西学东渐》合作探究一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谈谈甲午战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①经济上发展。②教育上兴办,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建立的政治制度。(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问题导引1.中国早期维新派形成的原因、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分别怎样?问题导引2.维新派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主张分别怎样?2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影响最大的是,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⑵主要内容:①下诏、迁都、练兵,拒约再战——权宜之计。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一职。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②建立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③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补充)论战焦点:要不要变法(首要问题)、要不要兴民权(中心问题)、要不要西学。影响:资产阶级同封建和第一次正面交锋;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正面猛烈抨击封建理论基础。(2)影响:①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②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3、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9、21)⑴直接原因:德国强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⑵康有为的准备工作:①1898年呈递,请求变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②1898年4月,在北京组织,宗旨是“保国、保教、保种”,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在保国会的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⑶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百日维新”。⑷内容:详见教材108页表格⑸对变法内容的评价:①积极性: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问题导引3.为什么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到了政治实践?问题导引4.变法诏书的内容在哪些方面与康有为原先的主张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变法诏书中的哪些措施、内容导致了变法的失败(招致了保守派的反对和阻挠破坏)?3②局限性:变法内容没有涉及到维新派所提出的、、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变法的内容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变法内容有缺陷,只是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4、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1)新政危机四伏:①废除八股取士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②慈禧控制认识任免权,实际上已经做好扑灭新政的准备;③“王照上书”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④慈禧与荣禄密谋;⑤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2)戊戌政变:①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②将六人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③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被罢官、监禁、戍边达40多人。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性质1、失败原因:⑴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①没有彻底反封建的纲领(采取改良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求助袁世凯)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⑵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2、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也是一次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意义:①引发思想巨浪,昭示着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②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③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④出版印刷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认知空间空前扩大。⑤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⑥开创了新的、和,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4、局限:①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②缺乏艰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改革最终失败。5、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学后反思】合作探究二:1、★(09年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问题导引5.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意义?4(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考察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为:()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B.甲午战争的震撼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变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4.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无关的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思想的影响D.民族危机的加深5.下列属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是:①康有为②王韬③梁启超④郑观应⑤谭嗣同()5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④D.②④⑤6.18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其中思想影响最大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8.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的核心为:()A.倡民权B.托古改制C.社会进化D.反对专制9.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10.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创办D.《定国是诏》颁布1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保国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C.颁布变法法令D.强学会成立1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A.保国B.保民C.保种D.保教1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1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16.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C.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17.百日维新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守旧势力的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C.裁撤冗员,澄清吏治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18.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1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促进了思想启蒙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2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解放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6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待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材料二中光绪帝令各省“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你认为光绪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有何积极意义?(3)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22.材料一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枪、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退;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拙,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摘自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界得法;兴学校,广书院,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摘自郑观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