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代诗歌赏析考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长沙市21中学高二古代诗歌赏析第一、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老师:fengliwen第Ⅰ卷:积累与运用(共4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默写名句10分,语言表达6分)(一)基础知识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汉皇重色(zhnòg)回眸一笑(móu)千乘万骑(shéng)B、虚无缥缈(miǎo)含情凝睇(dì)三顾频烦(gā)C、翔鸟号林(hào)汀上白沙(tīng)澹澹生烟(dàn)D.桎梏(gù)佝偻(lóu)修葺(qì)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B)A.、.遗.余褋:留下姊妹弟兄皆列土..:分裂土地.....B、可怜光彩生门户:值得羡慕映阶碧草:掩映台阶C、出师未捷.:.捷径..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D.、海上明月:......海上的一轮明月。........势拔五岳:.....山势与五岳同高.......。.3、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气蒸云梦泽。波陷岳阴阳城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铺上不胜愁。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C)“,”,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路上青天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A.①④B.③②C.①③D.②④(三)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做5—6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2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7、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是现实主义作品)丁都护歌———唐·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8、.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非画中有诗)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下赶制征衣。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赏析下面诗句,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9、对诗歌意境和意蕴赏析错误的一项(B、不消沉)A、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B、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歌表现出他很消沉。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D、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3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10、下面各项对诗句理解有错的一项(C)A、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B、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C、这一首诗的结句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横流。因为伤神,诗的意境低沉,反映了他消极.的人生观。D、“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诗人若干年前就听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其实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11、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B)A、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B、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黄生认为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C、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此为基础酝酿成诗词的意境。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黄生探讨创作问题的方法错了,是倒果为因了。D、五、六两句写得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艳压群芳了。12、对春江花月夜意境理解有误的(B)A、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B、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浓厚水墨彩图。,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C、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D、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四)、13、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①、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菩萨蛮》)②、袅袅兮秋风,————————————————(屈原《湘夫人》)③、—————————————————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④、泻水置平地—————————————————(鲍照《拟行路难》)⑤、———————————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⑥、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⑦、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⑧、天台四万八干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⑨、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⑩、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洞庭波兮木叶下,③未老莫还乡,⑤回眸一笑百媚生,⑥4举杯断绝歌路难,⑦在地愿为连理枝,⑧对此欲倒东南倾,⑨脚著谢公屐,⑩一夜飞度镜湖月。(五)、14、翻译下列两句诗(6分)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14、①、我怎能低头弯腰侍奉达官贵人,使自已心情不能愉快而露出笑脸。答:②、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身到老(不再回乡)。(六)运用已学的知识,鉴赏古代诗歌(10)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15、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16、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5分)16、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第Ⅱ卷:阅读理解和写作(1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书与人的随想梁衡①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②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5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入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③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④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