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城乡分布》教学指导意见解读浙江教育学院朱光良E-mail:zjhzzgl@zj.com高中地理选修Ⅳ:城乡规划2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城乡规划”选修模块包括四章内容,这些内容具有逻辑上的循序渐进关系。本章“城乡分布”是在第一章基础上的深入,也是为第三章“城乡规划”做必要的准备。作为对第一章的深入,本章重点介绍了各种聚落(城市和乡村)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些内容当然是学习第三章必不可少的。很显然,本模块内容具有综合性强、区域特色明显、实用意义广泛和重要等特点。第二章在反映这些特点方面尤为突出。所以学习这一章,也是复习、应用必修知识的一个平台3关于本章内容取舍的说明本章教材内容包括三节,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说明中,第三节内容(区域城镇体系)已经不作要求。为什么不作要求?减轻学生的高考负担,减少知识的量;本节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要完全掌握,难度不小;本节内容在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中已有涉及,若高考要就“中心地理论”命题,此处所述已足够。4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5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二、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一)总体分布特征(二)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二、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三)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6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一、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二)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三、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一、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一)城市空间形态(二)城市景观特色7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三、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一)城镇的合理布局(二)城镇的协调发展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三、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三)城镇景观特色与传统文化的保护8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湘教版教材内容,有以下一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及的。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一、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一)乡村聚落与集市的概念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二、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一、中心地理论二、区域城镇体系(这两条在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但在课程标准解读P187、P198、P199中有说明,实际上是要求的)9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在课程标准中没有这条内容,这些内容是铺垫性质的,学生不必死记,只要了解。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0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要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但更要了解每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的关系。所以掌握“关系”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该内容的地理性所在。教材中提到了密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和半聚集型乡村聚落,要让学生知道密集型为什么密集、分散型为什么分散等,即要让学生懂得地理的“理”。(所以阅读“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很重要)更细一点,在教材中又介绍了密集型乡村聚落的具体村落布局结构,这里面仍然有一个“理”需要说清楚。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1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教材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分为两部分表述,即“总体分布特征”和“分布特点”。这样处理是否合适?在“课程标准解读”P197,对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有很清晰的表述,建议大家读一下,非常有用。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2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教材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分为两部分表述,即“总体分布特征”和“分布特点”。这样处理是否合适?在“课程标准解读”P197,对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有很清晰的表述,建议大家读一下,非常有用。我个人的观点,按“课程标准解读”的思路梳理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比较可行。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3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就按教材中的这五条去要求。这五条也是“课程标准解读”中的内容。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4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结合案例,分析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关于这部分内容,老师们一定要避免只讲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弱化或忽略形成各种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的背景因素。事实上,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也是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还与特定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教学中要把这一点充分地揭示出来。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还需要让学生知道乡村(也包括城市)聚落的变化及变化原因。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5教学要求发展要求结合案例,分析乡村聚落和集市的分布特征从课堂教学角度讲,老师应结合案例分析乡村聚落和集市的分布特征——强调案例教学。从学生学习(以及应考)的角度,应结合案例来理解、掌握这些内容。考试会怎么考?请老师们考虑,是不是会在提供案例的基础上考相应的知识、原理。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6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的空间形态如何分类,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划分,不要以为只有湘教版教材这样的划分。对此,老师们应有所了解。所以,要了解城市空间形态,关键不是知道有哪几种形态类型,而是要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还是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当然也与城市规划方案有关。所以讲清楚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17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城市景观特色的差异及产生原因首先要明白,城市景观特色是指什么(一城市区别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其次要知道,城市景观特色的差异来自于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第三还要理解,城市的景观特色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18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理解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教材中对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已有总结(五点)。对这些特点应结合具体案例作深入的分析,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19教学要求发展要求结合案例(最好运用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图),分析城市布局形态特点和景观特色从考试的角度,要考这些内容,不提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图是很难的。所以在发展要求中强调这一点,无非是说明讲这些内容不结合具体案例,是空洞的,没有深度的。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20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25)“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这是说明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内容,很重要。阅读二(P27)“中国古代的原始聚落”,介绍中国古代的原始聚落,并非是主要内容,但请老师们注意其中的要点——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河流阶地上,地势高,无洪涝之患,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较方便)。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21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三(P28)“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各种因素”,对照课程标准解读的内容,可以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肯定要作为教学中的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22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31)“城市空间布局的集中形态”,这是说明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容之一,应该作为基本教学要求。阅读二(P35)“滨水型城市”,这是对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的补充,从理论上讲,这些内容不作记忆性要求,但阅读中所阐述的水与城市的关系,应该说是很重要的。阅读三(P35)“四种不同区位类型的城市”,这也是对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的补充,教学中注意把这些内容与正文中的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的有机联系。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23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对第1、2、3个活动建议如下。活动1-1分析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活动目标了解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及成因。活动建议可以提供一些与示意图相关的实际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乡村聚落形态的成因。例如,用兰溪诸葛八卦村的例子说明环形村落。活动说明这是一个在课堂中有“活动”内容的活动,教师要把握的核心问题是,特定的形态有特定的成因,揭示成因是关键。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24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对第1、2、3个活动建议如下。活动1-2关于世界聚落分布特征的探究活动目标了解乡村聚落的总体分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活动建议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建议提供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地图作为辅助。活动说明关于世界聚落分布特征的探究,是在介绍了乡村聚落总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老师们要注意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聚落的分布特征要注意“大”和“小”的关系,“大”可以是大洲、世界范围的分布,“小”可以是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分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25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对第1、2、3个活动建议如下。活动1-3探究水文、地形等条件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活动目标理解地形条件、水文条件等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活动建议提供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的地形、水文等有关资料。活动说明开展这个活动,要处理好教材前面正文部分内容,即处理好乡村聚落的总体分布特征与具体地域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的关系。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26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3个活动,对第1、2、3个活动建议如下。活动1-1探究分散形态的城市布局形态活动目标了解四种城市布局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活动建议可补充具体城市案例,以加深对城市形态特征及成因的理解。活动说明请注意城市布局形态与城镇分布的区别(不要把“串珠状城市布局形态”当作城市分布)。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27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3个活动,对第1、2、3个活动建议如下。活动1-2关于城市景观特色差异的探究活动目标了解影响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活动建议可以结合我国城市景观特色开展活动。活动说明教材活动中的提示很重要,它告诉我们讨论城市景观特色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28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3个活动,对第1、2、3个活动建议如下。活动1-3关于影响城市发展因素的探究活动目标理解水体、港口、铁路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活动建议提供上海、秦皇岛、武汉三个城市的政区图,帮助学生理解水体、港口、铁路等因素对这三个城市发展的影响。活动说明注意开展这个活动时与正文部分内容的对应,以此说明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29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教学指导意见解读浙江教育学院朱光良E-mail:zjhzzgl@zj.com高中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30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环境保护”选修模块一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全面性的介绍本模块的主要问题。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模块的主要内容,这三章分别从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三个方面对广义的环境问题展开讨论,所以这三章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当然,“自然资源保护”这一章的内容又具有先导性,因为正是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上的无知和无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相对而言,“自然资源保护”在这三章中又具有基础性。31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