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二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认识论)复习提纲[学习目标定位]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重点)2.深刻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点)3.通过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重点)4.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知道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重点)5.要看到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重点)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第一、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阅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a.认识来源于实践;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第二、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第二,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从而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二、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谬误:对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阅读:这里的特定过程是从时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阅读:这里的条件和范围是从空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三、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①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②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①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②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综合探究:(1)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认识论部分易错易混知识点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或者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运用及判断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⑴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⑵其次再在材料中找如下内容: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认识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⑶以上四点不一定能找齐,可以是其中之一(2)【原理内容】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典型例题1、位于广州北部山区的某村,是一条具有8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古村落,曾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保护奖。但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无人看管、自生自灭、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这几年,全国兴起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防止过度开发。他们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学校进行乡土民俗教育,增强了民众的保护意识。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把古村落保护的内容列入新农村建设日程。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一梁一柱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问题:该古村落的前后遭遇如何体现了实践的观点?答案: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当地对古村落的态度从自生自灭到主动保护的转变体现了这一点。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该古村落前后遭遇,以及当地干部和村民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人们实践的历史性和局限性。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性。(4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4分)3、从1999年深秋到2011年深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一飞冲天到空间交会对接的跨越。迈向空间站时代,中国将直面一系列如航天测控通信网的新要求、载人生保等技术的新突破等挑战。而航天事业的高风险,世界航天史已有众多的先驱用生命代价做出了注解。这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绝非坦途。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中国载人航天之路为什么“绝非坦途”?(10分)答: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分)在向太空进军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难以解决,这必然会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带来困难。(2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1分)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