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1.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2.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3.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工商皆本思想出现C.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5.《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2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9.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的君权与相权的含义分别是A.君主与丞相B.君主与地方割据力量C.君主与以丞相为代表的庞大的官僚体系D.君主与内阁10.某历史人物曾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后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此人可能生活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1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位学者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首辅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14.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来看,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文官制D.秦朝三公九卿制16.明太祖曾规定皇室后妃“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主要目的是A.维护专制皇权B.确立理学官方地位C.实行仁政怀柔天下D.打破血缘贵族政治17.《起居注》是由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具有贬褒帝王的作用。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代,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这反映了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日益没落18.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主要表明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19.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3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20.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②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③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④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2.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23.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力24.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合适的大小是所有公民能集中到一个中心广场并且能听到演讲者在说什么。城邦不能太大的原因是A.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制B.农业经济基础薄弱C.有利于抵抗外敌入侵D.城市建筑规模局限25.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26.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27.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说:“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民主政治体系最后一道防线是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28.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4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A.法治原则B.集体决策C.直接参政D.轮番而治2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它A.由立法委员会而编订B.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C.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30.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31.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3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纵容犯罪B.维护贵族利益C.重视证据D.主张重罪轻罚3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35.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36.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发展的核心。如果把15到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大的特征是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37.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显著特征。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议会两院由民选产生B.德意志帝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D.美国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38.“这个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指5A.英国B.美国C.俄国D.德国39.“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的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0.“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A.法国共和政体B.德国君主立宪制C.英国君主立宪制D.中国民主共和制41.欧美的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彻底和最富有激情的革命”。以下对这场革命的描述合理的是A.它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B.它使美国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