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暑假高二生物测试题一,选择题(25*2)1.下列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C草本植物→苔藓→地衣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3.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4.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A.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到达南极C.含DDT的动物曾在施药的农田里生活过D.上述说法都不对5.兔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红狐在这条食物链中所处的消费级别及其营养级别分别是()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6.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C.森林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没有恢复力稳定性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状态能力越强8.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分解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1○2○3○42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9.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10.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1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12.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A.0.05%B.0.5%C.0.25%D.0.025%1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14.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15.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B.ab+cC.ab+cD.ab=c16.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A.0.1%B.1%C.0.8%D.8%17.右图所示食物网存在于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甲(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丁获得的能量3A.等于10-1NB.等于10-2NC.少于10-1ND.多于10-1N1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通常在哪个水平上进行?A.生物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C.食物链(网)水平D.营养级水平19.“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B.虎性情孤独,不群聚C.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20.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21.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夫、投资大B.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高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D.植物栽培较容易22.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食23.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CO2库,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24.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4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B.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C.丙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D.甲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25.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到底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三、非选择题部分26.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根据上述描述回答:(1)这个小岛上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型鸟是第___________营养级。(3)在岛上的食物网中,如以一相同的植物能量为起点,请找出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4)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7.下图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和结果。A-E表示生物成分按营养功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分析回答:(1)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5(2)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未被消费者同化。(3)该生态系统中没有更高营养级的原因是(填字母)的NP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的存在。若人直接以植物为食,则现有的植物供养的人口更多,从能量流动的特点看,是因为。2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kg。(2)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3)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4)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29.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曲线所示,请回答:(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的。(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该岛的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如人口被迫离岛)等。(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4)根据生态学原理,在该岛上合适的人口数量是。30.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6(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在物质循环中同时伴随着,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的传递效率,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3)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mg。(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的不同点。(5)若由于某种原因,E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其它各种群数量随即发生的变化是。(6)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3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W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3)B图中的b1和d1表示。(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和72J/(cm2·a)生7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2010-2011学年必修3第四至六章试卷答案:题号12345答案CBAAB题号678910答案AAAAD题号11121314答案DABABAD15、(1)能,因为可形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自然系统(2)三(3)草→鼠→猫头鹰(4)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16、(1)50(2)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3)有机物、有机物(4)温室效应、酸雨17、(1)“J”型(1分)允许的最大值(k值)(1分)(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分)种内斗争(1分)(3)自动调节(1分)自身发展规律(1分)(4)n/2(1分)一、选择题1.C;2.C;3.D;4.A;5.B;6.A;7.D;8.C;9.C;10.A;11.D;12.C;13.C;14.D;15.C;16.A;17.D;18.C;19.A;20.B;21.B;二、非选择题1.(1)生产者(2)甲→乙→丁和甲→丙→丁8(3)营养级2.(1)W1·N1>W2·N2(2)P的b+c+d+e(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15%3.(1)B、C、D(2)730.17(3)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92010-2011学年必修3第四至六章试卷答案:题号12345答案CBAAB题号678910答案AAAAD题号11121314答案DABABAD15、(1)能,因为可形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自然系统(2)三(3)草→鼠→猫头鹰(4)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16、(1)50(2)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3)有机物、有机物(4)温室效应、酸雨17、(1)“J”型(1分)允许的最大值(k值)(1分)(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分)种内斗争(1分)(3)自动调节(1分)自身发展规律(1分)(4)n/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