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这主要来源于()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3、一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等情况。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了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共同目的是()A、扩大统治基础B、扩大统治区域C、防止旧贵族反叛D、巩固奴隶制政权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6、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7、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8、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9、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轻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帝”为“王”。明确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是依据()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王国制度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事()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科举制1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封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2、2009年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13、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汉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1)秦朝制度(2)秦始皇功绩(3)古代文字演变(4)秦朝灭亡原因A、(1(2)(4)B、(1)(2)(3)C、(2)(3)(4)D、(1)(3)(4)1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5、“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军权相权不断协调16、《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17、《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18、“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D、设立军机处19、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A、分封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20、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给事中D、通判21、“在隋代,特别在唐代,随着全帝国的再统一-------贵族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促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22、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察举制D、监察制度2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内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24、宋太祖立下了“不欲以言罪人”“不杀士大夫”和“优待文士”的誓规。宋仁宗时期蔡襄曾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辞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统治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分化事权B、科举取士成为选官的唯一渠道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D、重文轻武2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贼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摘自《旧唐书》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袋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一,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皇明祖训》(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4分)(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叶凤毛《内阁小志·自序》材料二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啸亭杂录·军机大臣》材料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枢垣记略》卷—材料四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卷·材料五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枢垣记略》卷一请回答:(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4分)(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6分)(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8分)28、29、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例如夏朝的王位传子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宗法分封和礼乐制、秦的中央集权制---------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选官制度监察与谏议制度---------还知道了那么多的名词如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刺史、都察院、通判、内阁、军机处---------写一篇评论,围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整体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可以针对某一制度、某一现象进行评价。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体现论从史出。(4分)(2)格式:先写出你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证明你的观点(最好多角度、多方面论述),最后要有总结。(3分)(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乱涂改;结构完整,逻辑清晰。(2分)(4)字数在100-----400字之间。(3分)26.解析:本题围绕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命题,体现了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斗争状况。前三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4分)(2)状况: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4分)(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2分)(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2分)27.⑴主要机构有:内阁、六部、内三院、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⑵议政王大臣“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军机处的设置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政可议,成为空衔;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由“贵胄世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的限制。⑶康熙帝设南书房以分散内阁权力。雍正帝增设军机处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权。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嘉庆削弱军机大臣的“承旨、出政”权力,下令各部院文武官员的奏折不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直接承奏皇帝。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