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突出基础考查、注重能力培养--------黄冈部分县市2012年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卷分析罗田县育英高中黄开胜一、考试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校共243人参加考试,全校红分人数1人,及格147人,及格率59.20%,人平分58.19分,其中选择题得分人平35.9分,得分较高,综合题答题较差,得分较低.下面就考试中学生存在问题比较大的选择题和综合题存在问题做一个具体分析.(一)选择题典型错例分析正确率低于65%的选择题目:小题题号标准答案正确率A项B项C项D项1C56.7%036.70%56.7%05D51%23.33%6.66%20%51%7B63.3%21.66%63.3%8.33%08D60%8.33%16.67%15%60%12A43%43%40%1.67%16.67%15B56.7%8.33%56.7%13.33%20%17B38.3%5%38.3%3.33%43.33%22A48.3%48.3%1.67%30%18.33%24C35%1.67%23.33%35%45%正确率低于65%的题例共计20题,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以甘肃省干湿地区分布为例,考查干湿地区划分的概念掌握情况.在四个选项中B\C\D都与干湿地区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有36.7%的同学选择了B答案,显然是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好导致的.第5题:以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为背景选取四个地区进行对比,从材料角度看选择四幅气候资料图,要求学生对东部季风区内部几种气候的特点有比较好的掌握,东部季风区有三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2气候,同时在温带季风气候中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本题选择考查糖类作物的分布情况,其实是考查每一个温度带农作物的分布情况,甘蔗是热带糖料作物,甜菜是中温带糖料作物。本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跨度,在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的前提下再做这个题目就比较容易。第7、8题组:本题为读图题,要求学生先对图中区域有一个定位,从图中要素看为塔里木盆地,第7题考查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同时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文学素养,能读懂这几句诗句,有22%、10%的同学选择了A、C项,选A选的同学显然是被“早穿棉袄午穿纱”所影响了,选C项的同学是不懂这两句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情里雨如烟”描写我国江南地区农民插秧的场景,只有“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写的戈壁景观才是这一地区的特点。第8题考查盆地周围绿洲分布向盆地周围的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的原因,学生如果这样思考,盆地中心为荒漠,居民点进一步向周围扩散就是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第12题:本题目为材料和读表题,要求学生对材料和表格中上的要素都读清楚,并与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挂钩,从题目看,是考查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中的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至粤北的区,表中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水平和环保门槛等要求,比较这几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生产规模比较小、环境污染比较重、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企业在这一地区落户。本题也是对学生读表能力的考查,对学生能力有提高作用。第15题:考查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表现的掌握,同时这一题更为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做题能力,有5项材料,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塑造华北平原、淤积河床等,选项中只要有塑造华北平原这一项就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是考查学生任用排除法做题的能力的,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B项。第17题:考查东北地区湿地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材料给了一幅区域图和湿地变化前后的气温和流量的对比曲线图,要求学生辨别出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和流量曲线,湿地是水地,水热容量大,如果湿地破坏了,这一地区的湿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就失去了,同时湿地是水源地,能容纳大量的水,它与河流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关系。第22题:考查工业的布局,本题要求学生能对德国的气候有所了解,温带3海洋气候为西风带控制,在北半球吹西南风,工业布局中钢铁厂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位置。同时这一题目在考查了方向这一知识点,把这两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在图中划上西南风就能得出正确答案A。(二)综合题分析26(15)27(12)28(12)29(11)满分17000红分率51.66%16.67%00人平分11.326.535.12.65综合题答题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26题第(2)题:题目要求学生对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相比较找出相似之处,有一大部分同学是在答M河开发治理的措施,也有少数同学答的是河流的水文特征。27题第(1)题:要求比较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从材料看比较江苏省和贵州省城市化的数据看,能得出水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一部分同学答题没有从材料给的数据去分析,导致答非所问。特别是第二问要求是答江苏省城市化的发展的优势,有少数同学作答的是贵州省的城市化条件。28题第二问,看地方政府提出的两个方案,第一方案只有电力工业和煤炭工业,第二个方案有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和煤化工业,比较两个方案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学生不难得出是第二方案为最佳方案,但如果没有对材料认真审视,答案比较难组织。从材料看,方案2比方案1产业项目要多,产业链要长,如煤炭开采----煤化工业----输出产品,这种方式比较方案1中单纯输出煤炭效益要强得多。答案完全可以在材料中比较得来。2、表述不明从29题看,人平分在2。65分,很多同学得0分。失分原因主要是表述不清楚,词不达意。题目要求回答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这就要从影响工业的布局要素去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有资源、动力、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环境、地价、政策等要素,从题目要求看,有劳动力、环境、地价、政策等几个方面在影响到转出企业的发展,学生回答的内容没有很好的把握这几个要素,如:4(1)化学、造纸等企业对城市污染严重;(2)深圳城市化水平高,为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3)深圳市欲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4)深圳市第三产业水平较低。这个同学的答案就是知道答题的方向,没有找到应当答什么最切题。如:(1)污染严重(2)劳动密集型企业(3)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4)深圳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一个同学完全找到了答题的方向,就是没有将意思表达完整,这样的失分很可惜。26题第一问的填空题,题目要求的是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什么?绝大多数同学填写的是三峡、长江三峡、三峡电站、三峡大坝等,这些表述都不规范,正确的回答应当是三峡工程。也只有三峡工程这一种回答才能准确的表述这一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像这种问题我们过去也经常遇到,比如对冬至日极昼极夜范围的表述,就有很多错误回答,有一些同学表述这南半球极昼,南极圈极昼等,正确回答应当是南极圈以内极昼。这种答案回答的推敲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很有好处。3、基础薄弱从整个综合题目的答题看,基础薄弱是问题最大的地方。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不到位是答题不理想的关键。如水利资源丰富的原因有两个,落差和水量,水量大小有气候和流域范围的大小的原因;华北地区不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原因是水少,主要发展旱地农业,这与我国农业的类型直接相关,秦岭---淮河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为旱地农业,以南为水田农业,为什么北方不发展水田农业,关键原因在于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水少。二、试卷结构和考点分布本次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3册,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试卷的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选择题由25道小题组成,每小题2分,分值为50分,均按11个题组命题;非选择题由4道大题组成,分值为50分。试题题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图形类型比较高,注重读图识图知识,全卷共有24幅图形.试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注重对图形的分析理解,注重对5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比较好地控制试题的难度,整套试题无偏题、怪题,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特色,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1)试题难度适中,符合期中考试的要求在试卷结构上,试题中的选择题部分侧重考查一些基础性题目,即各单元中属于记忆性、再认性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事实;非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运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来源于教材,但对教材中题目进行了适当变式。试题的难、中、易程度基本是按3:6:1的比例命题。(2)注重“双基”考查,落实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本套试卷中约85%以上的试题是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只要学生正常学习,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绝大多数学生就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如: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区域特点、几种季风气候的特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我国降水的区域差异、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工业化的概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湿地的作用、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工业的布局、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等都是基础。(3)知识覆盖率高,重点突出试题将教材中10个章节知识点,从整体上看知识覆盖率高,保证了考试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必修3地理基础知识的情况,具体知识点的分布见下表。(4)图文并茂,体现学科特色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理学科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识图能力上。利用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考查。本次地理试题图文并茂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本套试题中共24幅地理图表,从地图的类型上看,有区域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从题图搭配的形式上看,在综合题部分是一题一图,所示信息都与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样既可以利用图表直观、生动的特点来呈现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的基本能力。试卷涉及到章节,具体知识点如下:6题号考查内容和相应的章节分值1、2、3、4、5、6、7、8、9、10、11、12、1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26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225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26第二章《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527第二章《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1228第二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29第一章《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1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1.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7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5、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本次考试暴露出的另外一个问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