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一级语文学科试卷(必修①)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高_______年级_______班座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聒.(guō)噪归咎.(jiù)联袂.(jué)云翳.(yì)B.滑稽.(jī)回溯.(sù)迄.(qì)今戕.(qiāng)灭C.步履.(lǚ)璀璨.(càn)颓.(tuí)败夙.愿(sù)D.点缀.(zhuì)惦.(diàn)记罪孽.(niè)戏谑.(xu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以前的CBA赛场上,八一队一直与广东队平分秋色....,如今由于自身的原因,只能让广东队独霸国内篮坛。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C.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B.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2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4.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重阳B.七夕C.中秋D.元宵二、本大题6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3分。阅读下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10分,其中5~7题各2分)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心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C.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D.谗人间.之间:离间6.对于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事其.君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③以.刺世事④以.浮游尘埃之外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刺世事”指出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和目的。3B.“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指屈原“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如《离骚》中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香草象征自己的品德。C.文中提到的《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D.司马迁对屈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耿介不阿的操守、光明磊落的胸怀、正道直行的性格给予高度的评价,对其饱受打击、深被压抑、报国无门以至穷愁潦倒寄寓了深切的同情。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⑵靡不毕见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三、本大题6小题,共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共15分。苦闷灵魂的呼声陈孝全①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4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②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③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④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⑤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⑥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5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⑦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⑧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1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12.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6分)13.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2分)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6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有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不是极为罕见的。②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时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女儿对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