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郑中学12—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卷)全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1.“以往哲学知识介绍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B.科学性C.实践性D.革命性2.“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时代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前进是物质范畴,前者决定后者B.时代精神属于思维范畴,社会前进是存在范畴,前者决定后者C.时代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前进是物质范畴,二者相互决定D.时代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前进是物质范畴,后者决定前者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特点表明()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不可捉摸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5.2011年6月8日,为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和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银监会出台10条措施,以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意味着银行所投放的这类贷款将在风险权重考核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松绑”。以扩大小企业融资难,刺激经济增长。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③物质决定意识④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全面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月球探测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推动火星探测等新的重大专项工程立项。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①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②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③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④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占大气中PM10总量的2/3,是形成灰霾的主因。当人们为公开PM2.5数据而振奋时,对于科学家们而言,现实的困难正横亘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2①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③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异④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8.长期以来,抗生素为人类战胜疾病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过分使用抗生素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为战胜疾病的代价越来越高。关于抗生素问题的认识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图9漫画“时间定律”蕴涵的哲理是()A.客观的现实决定着人们的主观感受B.时间会因为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C.时间会因不同人的感受而有所不同D.矛盾的主次方面因时间而相互转化10.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11.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这体现了()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12.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各国政府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或抑制生育、或鼓励生育,或经历由抑制生育到鼓励生育政策的转变。这说明()①矛盾特殊性通过普遍性得以体现②主客观要做到具体地历史地统一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④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在帮助和成就他人幸福中,也成就了自已的幸福人生”的价值追求,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③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主观条件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4.目前,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多,食品消费与文化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而且两者相辅相成。这说明()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文化影响着经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5.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就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这样认识()3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定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③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的话,那么春节就是途中重要的驿站。人们一路的辛劳,一路的喜悦,都汇聚在这驿站中,用贺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传达着亲情友情,团聚着家人邻里。这表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D.文化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18.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2012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舞蹈《雀之恋》“美得令人窒息”。“原生态作品展现的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民族的文化特色,而《雀之恋》会追求这背后的精神上的东西。杨丽萍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22.第三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举行。这将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江门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拥有的文化使世界各地江门青年融为一体。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②江门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不相同④中华文化是联结江门人民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23.近年来,西方的“母亲节”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一些中小学举行集体跪拜、为母亲洗脚等活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对此,你认为对待西方的“孝德”文化应()A.全面继承,发扬光大B.博采众长,以我为主C.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全面融合,洋为中用4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包容性。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25.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有3大题4小问,总分50分)26.材料一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人”,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材料二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青年人对“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美丽的人生。(1)请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一。(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对美的理解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10分)27.材料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3分)28.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同学们收集到如下观点。观点一:我们在存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时,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如,崇尚正直、珍爱生命、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这是端午佳节赋予我们的新感悟。观点二: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以此来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观点三: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