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查试题历史2014年7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2.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战争的爆发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4.“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6.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7.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③美国内的孤立主义影响④谋取战后霸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9.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西方世界出现社会大动荡,其中改变历史进程最大的事件是A.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C.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反法西斯斗争兴起10.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轴心。它们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的原因有①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②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侵略的巨大障碍③与英法美的矛盾激化④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国际联盟的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这些事实表明①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第3页共8页第4页共8页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西方支持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13.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B.已经放弃“中立”政策C.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14.右图所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因为A.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打击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15.交通运输在现代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后期,使德国交通运输能力大为改善,并致使法国陷于战略困境的事件是A.西班牙加入轴心国阵营B.德国与奥地利合并C.马奇诺防线被德国攻陷D.德国控制英吉利海峡16.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7.“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美国这一被称为“中立”的条款A.间接导致了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失败B.类似于英法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执行的政策C.为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军火支持D.为苏联获得英美武器供应提供了法律支持18.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的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生B.“国家干预经济危机”的措施C.“美苏之间冷战”的五十年D.德国法西斯制造“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惨案19.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20.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些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④严厉制裁德国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21.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的关系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B.法国与美国结盟C.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D.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22.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Unnecessary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23.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D.维护美国海上霸权24.细节决定成败。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能以少胜多、大败日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A.率先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夺取了制空权B.计划周密,海空配合,行动突然C.切断了日军的石油供应线,使其海空军丧失机动能力D.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行动了如指掌25.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生反映出A.战败国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C.战后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D.凡尔赛体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26.“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27.《探索·发现》之“战争警报”中叙述道:“苏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部署变革正在进行,大量兵力和兵器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一万公里以上的超长距离跨州调动。”这次行动的意义是: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A.推翻拿破仑帝国B.苏俄退出战争,实现和平C.导致苏德战场的转折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28.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因此,“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①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C.美苏英中是四大核心国家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30.《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31.有学者认为,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一战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主要指这两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成立A.使世界得到了永久的和平B.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C.有效遏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D.使世界各国完全得到保障32.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曾说:“对于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纽伦堡法庭的判决A.彻底肃清了法西斯分子B.为审判法西斯战犯提供了经验C.实现了国际和平力量的团结与合作D.向战争狂人和军国主义分子提出了警示33.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B.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C.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D.犹太人的圣地在此地的耶路撒冷34.1951年,美、英等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35.1948年底,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说:“最初是日本广泛非军事化的旧方针与要把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产生了矛盾”因此,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原因和影响是①中国内战中蒋介石败局已定②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③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④不利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6.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①和平问题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发展问题④资源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7.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A.以土地换和平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38.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1995年,推动巴以和解的以色列总理拉宾死于狂热的犹太复国分子之手。这一切说明A.甘地和拉宾都违反了人民的意愿B.诉诸暴力是解决争端的有效方式C.宗教是阻碍民族解放的重要因素D.基于理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