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复习材料题专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二期末复习材料题专项1.(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朴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1)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6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6分)1.[答案](1)李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6分)(2)变化: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主力,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标志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6分)(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绅和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经济和外交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6分)3、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势合乔治与贝尔福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仿效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势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可以看到现在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要求中国对日本做出让步。2请同答:①依据材料一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2分)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6分)②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4分)③对材料三中山东问题的方案,你如何看待?(4分)④通过山东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你得出哪些认识?(4分)3、①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2分)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这一侵略行为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6分)②在亚太地区进行扩张,同日本争霸的需要。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外交妥协的结果,承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4分)③中国在山东的主权虽然得到一定恢复,但同时为更多的外国势力分化提供了机会。(4分)④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一切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实力就是外交的后盾。(4分4.(15分)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6分)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宋廉《元史百官制》(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5分)3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4分)4.(15分)(1)影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成)。(2分)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任意两点4分)(2)传承: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1分)创新: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地方设置行省,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2分)意义: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分)(3)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1分)战略性构想:一国两制。(1分)历史基础: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1分)现实基础:两岸长期分离,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1分)5.(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威尔逊认为)使国际安全建立在国际组织的基础上,是可以处理世界政治的有效方法。他很清楚,仅靠纸上协议和条约是不够的,需要用组织和规则来加以补充……安全必须是集体的责任。假如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在一起,那么力量的天平就会倒向善的一方。——[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材料二:6.从俄国领土撤军,允许俄国自愿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9.按民族的分布重新调整意大利的边界。10.给予奥匈帝国各民族发展自治的充分机会。……12.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仍享有主权。但属于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应享有发展自治的机会。……13.建立独立的波兰使其拥有安全自由的出海口。——摘自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平“十四点原则”材料三: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国联盟约》(1)材料一、二反映了威尔逊在国际秩序上的哪些“理想主义”主张和原则?(4分)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个欧洲在战后新建立的国家名称?(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能否采取有效之措施维护战后秩序,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5、(15分)(1)建立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集体安全原则,民族自决原则(4分)(2)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3分)ks5u(3)不能。国联始终没有美国的加入,不具有全面性;前期被英法控制,后期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妥协。全体一致原则,使得国联很难制止战争。(8分)6、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3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6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5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材料二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材料三:(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6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2分)(3)通过上述材料所反映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4分)7.(12分)(1)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共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五族共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中共完善“中华民族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抗战。(6分)(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2分)(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4分)8.(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