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叙性文章的写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写作教学内容与教学序列的重构一、了解现行教材的写作体系现行上海高中语文(试用本)写作编写体系由两大板块构成:第一个板块是相对独立编排的,着眼于“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能力,以写作能力点为序,按照高中学生认知规律从易至难设立12个专门板块,拟定了高中三年六个学期的写作训练,形成较为完整的写作教学体系,可以说是教材写作部分的主体;第二个板块与阅读整合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中设计了几十次的写作小练习,以及每个单元后面的“单元学习活动”中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训练。表一、现行教材写作体系教材序列写作话题写作内容高一(上)⑴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⑵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高一(下)⑶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⑷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高二(上)⑸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的技巧⑹“画眼睛”写出事物的特征高二(下)⑺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⑻议论的角度论证的思路高三(上)⑼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立论与驳论⑽驳斥谬论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高三(下)⑾让文章鲜活起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⑿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的方法表二、现行教材单元主题单元、册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高一(上)1生命体验2美好亲情3人我之间诗歌及其赏析4树木花卉古代小说及其鉴赏高一(下)5平民生活6杰出人物7为理想而斗争小说及其评析8亭台楼阁古诗及其鉴赏高二(上)9读书生活10书话与书评11科学与艺术散文及其赏析12山水情思词曲及其赏析高二(下)13感悟自然14名利内外15文化的制约与创造说明文、应用文阅读16传统美德古代散文及其赏析高三(上)17文学作品中的意境18思想与精神的力量19品味与格调论说文及其解读20家园亲情史传作品及其鉴赏高三(下)21文学作品中的典型22艺术与审美23走向社会戏剧及其赏析24浩然正气25人生与艺术境界2二、基于教材,重构校本写作序列基于现行教材,结合阅读教学的单元主题及课文,重构与学情相适切的写作序列。写作内容与训练序列应契合教学实际,能应用于备课、上课、练习、和测评等各个环节,注重可操作性。推荐书目:《于漪老师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表三、高一记叙类文章写作序列的重构(讨论草案)高一上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单元主题选材与剪材:多角度写人写人要凸显个性美丽生命《跨越…》类比构思:选择恰当的表述载体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美好亲情《合欢树》叙述的角度:以“我”的视角表达我独特的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意在笔先:叙述和描写为议论服务表达生活的发现或思考人我之间《邂逅…》*自由写作:诗歌创作学习抒情,运用想象与联想中国新诗*自由写作:概述人物传记筛选整合,积累素材别样生命高一下细节与主旨:以形写神写出人物的神韵平民生命《老王》选材与剪材:多身份写人写出人物的多面性杰出人物《回忆…》叙述人称:转换叙述视角叙事要有点波澜平民生活《项链》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一事一议以公民的身份表达态度为了理想《为了…》*自由写作:借景(事、物)抒怀游记:用生命体察自然树木花草*自由写作:演讲稿了解演讲稿的语体特征为了理想《我有…》附“选材与剪材:多角度写人”教学内容与设计案例高一记叙性文章写作序列之一、多角度写人——写人要凸显个性第一课时作前指导【教学目标】1、掌握写人散文写作中选材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写作实践。2、学习围绕核心人物选取材料来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品性【写作知识】(一)什么是作文的材料凡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统称为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就是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运用并组织材料。没有材料,就等于最先进的计算机没有任何可供处理的数据,即使观点再新颖、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而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多角度写人,即多角度选材3“多角度”指依据文题核心词的多重内涵刻画人物品性,表现人物多方面品性。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核心词“美丽”,文章写人物,从外貌的美丽端庄和内在的淡泊名利,执著事业两个角度来选材,刻画出一位有外表美、心灵美和人格美的科学家,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内在美能跨越百年,具有永恒的魅力。(三)选择材料的要求选择材料,贵在一个“严”字,即如鲁迅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茅盾提出选材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这“百般挑剔”体现了选材的基本原则。1.围绕和突出主题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一定要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2.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叙述类文章的选材与论述类的选材有不同的特点。叙述类的文章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所谓“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对奖章的处理实为“小事”,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境界,突出了主题。3.新颖而又生动“新颖”就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或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新的含义。这样才能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生动”就是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有意味,有可读性。【写作实例】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多角度选材的方法,以“你,就是自己的品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性文章。〖文题解读〗文题的“你”可以代指人或物或地名,但文题前一句的要求,其实限定了“你”的代指对象是人。文题中的“品牌”是人或物有别于同类的标识,这个标识只属于这个人物。在审读文题后,再确定你的写作对象,选择这个能标识这个人物的典型事件或品性,来刻画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品牌”。〖范文借鉴〗你,就是自己的品牌我常在西湖湖畔散步,不为那醉人的美景,只为一千年前,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有个你;我常在海南的椰树下乘凉,不为听海的声音,只为呼吸你呼吸过的空气;我常拿着一本宋词看得出奇,不为婉约美丽而忧伤的句子,只为寻找在词史中你的一席之地。不错,东坡,历史永远有你的一席之地。因为,你就是你。你不会是把栏杆拍遍的稼轩,也不会是执手相看泪眼的耆卿,更不会是欲语泪先流的易安。你是子瞻,你,就是自己的品牌。犹记得你二十那年,初出茅庐,金榜题名,才华横溢的你仕途顺利。但不甘4于平庸的你不满足于一个九品小官,你要为国效力。于是你外任杭州,疏浚西湖,造福一方百姓,那穿越千年、横亘西湖的“苏堤”就是你树在百姓心中的标杆。你晚年被贬海南澹州,你在南蛮之地兴办书院,你为黎族百姓解除病痛,你把中原文明潘撒到你足迹到过的“天涯海角”。心中装着百姓,这就是你的品牌。中年的你被贬黄州,“乌台诗案”,忠良太守成阶下囚。你站在船头,本想像屈原一样长眠在河水中,这样就好了吧,就听不到小人的奸笑,就听不到百姓的哀号。可你没有,达观和理性牵绊住你踏出的腿。在你的身上,我看不到任何一点贬谪之人所具有的愁苦与无望,你放歌中流,你高唱“冯虚御风”,前后《赤壁赋》成就了“赤壁”,更成就了你自己。“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且豁达,这就是你的品牌。文章憎命达,你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三十岁的你连丧爱妻父师,失亲的痛楚在深夜像群蚁一样啃噬你的心,“小轩窗,正梳妆”,一个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妻在你心目中永恒的印象,而如今阴阳相隔,“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感情细腻,妙绝千古,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叹惋。一首《江城子》,豪放派大词人少有的婉约词作却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绝唱。多情如何不丈夫?这,又何尝不是你的品牌?你悲歌为黎元,你兑现了对母亲“儿孙个个直如竹”的承诺,你诠释了父亲的《名二子说》。历史之所以记住了你,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苏轼。你用爱民、豁达、才情诠释了你的品牌,被林语堂喻为“神·鬼·人”。你,就是自己的品牌!大江东去,浪淘尽处,站着一个千古风流人物——我敬仰的苏东坡!〖写法点拨〗多侧面演绎“核心词——品牌”的内涵;从为官、为人(性情)、为文三个角度选材刻画苏轼品性,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作业布置】文题备选:你,就是自己的品牌;我眼中的风流人物;邂逅;别样的生命(可补充……)【写作形式】课堂限时作文。第二课时习作讲评【教学目标】1、总结习作中共性问题,提出修改建议;2、完成习作修改。【作文批改情况】1、根据训练目标,总结存在问题;2、印发习作,建议将相对好的习作或能代表共性问题的习作印发给学生研读,并提出修改要求。【学生习作】〖原稿〗〖修改稿〗5类比构思:选择恰当的表述载体用人物故事演绎文题的内涵:寻求两者的相似点〖文题〗三毛曾说:“我只想作一粒沙子,一粒天然去雕饰的沙子。自然,本色。不需要装饰的人生。”对此,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性文章。〖范文〗流浪的灵魂西湖边的小亭子里,一阵阵清越而悠扬的二胡声从中传出,如雨般清灵,又如风般急婉,冷清如西风,独立又如桂子,这引得人们纷纷驻足倾听。一曲终了,有人解囊投入一位戴着墨镜的流浪汉的身前盒中。而瞎子自然不会知道,拔弦,弹奏下一支曲。他们叫他瞎子阿炳。他的足迹遍及在江南的小巷,亭榭与茶楼。他弹奏时,旁人都会静默无声,倾听这灵魂的旋律。单弦振动,穿插起人们心中的思绪,带入这无限的迷茫之中。他一直在路上,在流浪。听闻和体验了人生的心酸与苦累,他惟有与自己的二胡去流浪,去飘泊,在路上弹奏自己的感伤。他一直在路上,在流浪。哪怕他作出了许多优美而令人泪下的曲目,他却仍摆脱不了流浪的命运;即使他将二胡文化沿途播洒,但却仍摆脱不了流浪的命运,如同一束流浪的蒲公英,最终飘落在西湖边,演奏完他的终章。他一直在路上,在流浪。但我想,他是热爱二胡,喜欢这种流浪,因为他可将这优美又凄凉的乐曲拉给别人听,流浪的二胡也因为他而流浪。他活在路上,二胡也在路上;他在流浪,民谣也在流浪。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身残志坚,也不需要,惟有瞎子阿炳,在江南的雨巷中流浪。清冷而悠扬的二胡配上曲折幽深的巷子了,多好。瞎子阿炳从不问自己为什么瞎,为什么要拉二胡,为什么要一直在流浪,为什么一直在流浪,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他看不到周遭人的眼光,或许有不屑,或许在怜悯,或许有欣赏,或许什么也没有。但无论什么眼光,对于他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他只为自己而活,活在他的二胡世界中……但我想,他应该会爱自己的命运吧。她为他开了一道独一无二的门,在流浪中感受冷热,在流浪中讨生活,在流浪中赋予二胡更丰富的音色。对他而言,流浪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宿命,更是一种热爱。对我们来说,他的流浪是一种坚忍,一种文化的传播,一种不屈精神的升华。他所遍及的小巷、亭榭与茶楼中,可看到的是一个一直流浪的灵魂,和一个流浪的二胡。他活在路上,二胡一直在路上,他的传说也在路上。【评析】看点:巧用历史名人,旧材翻出新意。作文题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不需要装饰的人生,意即只为自己而活,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活。文中的阿炳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本文借用了这一人物故事,来形象地演绎一个“自然、本色”的灵魂,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选材典型,有可信度和感染力,将文题抽象的内涵演绎得形象可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