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1)一、选择题1.有关卵巢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都进行减数分裂B.所有细胞都可以见到染色体C.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相同2.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3、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4、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C的室温中移至5°C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5.关于神经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C.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细胞膜等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7.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8.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红肿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之一D.许多流感患者并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因为吞噬细胞清除了流感病毒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2中操作正确的是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10、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的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桑基渔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其物质能量可循环利用B.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C.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多养殖肉食性鱼类D.某池塘遭到严重污染并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动植物全部死亡的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12.在某一生态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各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A物种种群大小受B物种种群控制,但B物种种群变化不受A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C.A物种(或B物种)种群大小呈现波动现象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迁入和迁出的因素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1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3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1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16、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17.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15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少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二、非选择题18.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外,还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其特征是外壳表面含有与致病乙肝病毒颗粒相同的表面抗原,但内部是空心的,不含病毒DNA分子,因此没有传染性和致病力。若将乙肝患者的血液经严格纯化,去除杂蛋白和乙肝病毒颗粒后,可获得高纯度的空心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将这种抗原蛋白颗粒制成疫苗,注人人体后,可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请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是在人体肝细胞的上合成的。(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可用于制作疫苗,其原因是。(3)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是在细胞中合成的,参与抗体合成的膜性细胞器有。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可在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并释放病毒,随后抗体与病毒结合,这过程包含了免疫。4(4)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5)在自然情况下,乙肝病毒与艾滋病病毒(单链RNA)哪一种更容易发生变异?为什么?19I.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部位发生了病变。(2)下丘脑的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接受信息。II.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虾类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5是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2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l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kg。(5)若对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法。2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996年,霍夫曼通过辐射的方法,让果蝇发生多种基因突变,以研究单个基因的功能。霍夫曼发现;果蝇的Toll基因突变后,果蝇就不再能产生抗菌肽,就不再具有对细菌的先天性免疫。说明。在研究ToⅡ基因功能的对照实验中,对照组是。(2)1998年,巴特勒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类似Toll基因突变后,不能对抗细菌脂多糖(细菌产生的一种内毒素),而失去对细菌的先天性免疫。而正常小鼠在致病性细菌入侵时,细菌脂多糖与类似Toll基因受体结合,即启动对细菌的先天性免疫防线。小鼠先天性免疫系统信号机制见右图。从化学本质看,小鼠类似Toll基因受体的作用,说明。若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的类似Toll基因受体过多,先天性防线的小分子过于兴奋,常对人体无害或正常的组织进行攻击,所引发的慢性的严重疾病,叫做。(3)1973年,斯坦曼和同事发蝣了一种形状像树杈、与免疫有关的新细胞——树突细胞。该细胞不仅具有俘荻、加工和递呈抗原的作用,还能记忆曾经遇到过的抗原,引导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形状发生改变,将再次入侵的抗原迅速杀灭在萌芽状态。人体在后天获得的这种免疫,叫做“获得性免疫”,包括和两种方式。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相比,其防止病原体对机体侵袭作用的共同特点是。23.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图2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2)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3/4调整到1/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人比原来多增重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3)若下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①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用序号表示)。②气温逐渐降低时,若⑥保持不变,青蛙的⑦/⑥的值将___而狼的⑦/⑥的值将_____。③图中两类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等功能。(4)分析上图2,用文字、箭头、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不考虑未被利用部分)24、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