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宁一中高二年级第四次周考语文试卷出题人:刘微审题人:张双喜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霸王别姬”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我们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可能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荒谬绝伦。其实就从司马迁《史记》的字里行间,只要不带偏见地仔细寻觅,我们就完全可以把事情的真相还原出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四个与霸王别姬有关的场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突围、乌江自刎。在场景一和场景二中,项羽身在楚军垓下大营,虽说“兵少”,但也只是相对汉军的重兵而言。《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垓下之战时“项羽之卒可十万”,虽然经过此前与汉军的拼死搏杀会有所损失,但到被围时为止,汉军还没有对楚军构成歼灭性打击,因此守卫在垓下大营的楚军至少还有数万,否则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大军直接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且后来知道项羽率800余骑出逃后,汉军只派了5000骑去追,若不是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英勇奋战,刘邦是不会如此不把项羽放在心上,让五六十万大军在营中睡大觉的。然而,到了场景三和场景四,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身边却只带了“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那么其他在垓下大营的几万楚军到哪里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被项羽抛弃了。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整场垓下战役中,汉军“斩首八万”。考虑到楚军一共也就是10万人,可以说基本上全军覆没,除了个别侥幸逃走和数千至万余人被俘之外,其他都血洒疆场了。垓下一战中,10万楚军竟然死了8万,而又没有任何刘邦杀俘的记载,足见楚军战斗之英勇顽强。与英勇的楚军官兵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表现得如此怯懦的项羽。要知道,在垓下大营中的项羽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手下还有数万精锐之师,江东还有广阔的天地,汉军的围困看起来也不太严密(否则不会直到天亮才发现项羽突围),他是完全可以率军突围,再谋求卷土重来的。曾经一度英勇无敌的项羽为什么在垓下表现得如此不堪,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项羽一生纵横疆场,从来没有过经受挫败的经验。然而,在垓下他平生第一次兵败被围,这对他肯定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当众“大惊”和“泣”的项羽很可能已经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否则作为一个三军主帅,他是绝不应当当众有这样的行为的),一曲《垓下歌》充分反映出了他绝望的内心世界。一向偏爱感情用事的西楚霸王,终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的决定,很可能就是针对自己弃军而逃的这一行径而言。分析到这里,霸王别姬的真相已经很清楚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场项羽在战事不利的压力下,在汉军心理攻势面前,精神崩溃,弃军而逃,最终自刎谢罪的丑剧。然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之下,通过突出局部(别姬、突围、自刎)、无视整体(弃军而逃的性质、剩余楚军的命运)的方式,竟把一场丑剧装裱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造成了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懦夫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地下有知,情何以堪啊!(摘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有删改)1.下列对“霸王别姬是虚假报道”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垓下之战时“项羽之卒可十万”,“四面楚歌”时,虽有些损失,还有数万之众,项羽弃军而逃是懦夫之举,司马迁却把他写成了英雄。B.垓下一战,10万楚军竟然有8万战死疆场,足见楚军战斗之英勇顽强,在《史记》中这些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了,逃跑成了壮举,懦夫成了英雄。C.项羽在垓下还有数万精锐之师,且汉军防守又不太严密,项羽完全可率大军突出重围,没有“别姬”之必要。2D.汉数十万大军围困,四面楚歌,项羽精神崩溃,置数万将士于不顾,仓皇而逃;但在太史公的笔下,丑剧却成了壮丽的英雄史诗。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四面楚歌时,项羽的军队尽管比刘邦的少,但还是可以拼杀一番的,可是,项羽仅带800余骑突围了。B.大部分楚军战死在疆场,其余的则全部被项羽抛弃,楚军官兵的英勇顽强与项羽的怯懦不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C.太史公司马迁通过突出项羽、无视楚军的方式,把懦夫塑造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即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却被遗忘。D.项羽在来到乌江边的时候应该想到自己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江东还有广阔的天地,他可以突围回江东谋求卷土重来的机会。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霸王别姬时项羽在汉军心理攻势面前,也许已经精神崩溃,否则一向所向披靡的项羽不会当众“大惊”和“泣”。B.垓下被围的压力,加上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使一向偏爱感情用事的西楚霸王终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C.本文作者从《史记》的描写中找出文字,互相印证,发现了霸王别姬背后的历史真相,提出了新的见解。D.本文告诉我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突围、乌江自刎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项羽精神崩溃,弃军而逃,最终自刎谢罪才是历史的真相。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49分)(一)(19分)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贼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3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五子:云、雷、霖、震、霆。(《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徇:“殉”,为某种目的而死B.古良将不能过.过:超过C.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梗:阻挠D.岁暮,狱.不成狱:监狱5.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岳飞智勇双全的一组是(3分)()①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②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③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④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⑤中原地尺寸不可弃⑥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飞家世代为农,父亲岳和心地善良,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的时候,黄河内黄处决堤溃坝,洪水虽将岳飞连同他的母亲冲走,但未淹死,人们也惊异于此。B.岳飞年少时很是愿意学习兵法,而且还用心向周同学习射箭的本领。师父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个月都要祭拜师父两次,岳和认为儿子很是仁义。C.岳飞在侯兆川与金兵作战的时候,率先垂范,冲锋陷阵,身受多处创伤,打败金兵。可是河北招讨使张所不给军粮,岳飞被迫又投奔了宗泽将军。D.秦桧十分厌恶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而且把与岳飞姓氏有相同之处的岳州改为纯州,可见一斑。最终朝廷为岳飞洗去冤屈,并封岳飞为“忠烈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30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B.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卒起不意,尽夫其度。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3分)()4ABCD10.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3分)()A、暮春之.初B、不知老之.将至C、及其所之.既倦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C、晤言..一室之内晤言:对面谈话D、终期.于尽期:期望1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美哉我少年中国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4)(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5)三、诗歌鉴赏(11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