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含必修和选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3页XX市第XX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试卷Ⅰ(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野兔和鹿的关系为竞争关系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N1·M1>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3.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捕食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②物质是可循环的③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④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⑤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⑥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A.①③⑤B.①④⑥第2页共13页C.②③⑤D.②③⑥5.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6.如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f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f表示的是CO2,则该图解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且(a、b、c、d、e)→f过程都是存在的B.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少C.图中的a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图中的b不一定是原核生物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植物开花需要信息素的刺激B.昆虫性信息素占信息素的少部分C.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D.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产生一种信息素,附近其他蚜虫感知后会离开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9.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第3页共13页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12.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1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14.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第4页共13页15.“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下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也会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传递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16.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A.寒潮、霜冻、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17.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在这三个层次中,最核心并关系其他两个层次存亡的是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1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19.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B.物种退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0.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21.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较低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第5页共13页2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A.①⑥B.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23.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往氧气,结果是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24.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A.葡萄糖的利用B.二氧化碳的释放C.丙酮酸的氧化D.ATP的生成25.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热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26.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直接变为A.醋酸B.乙醛C.乙酸D.乙烯27.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青霉B.酵母C.毛霉D.醋酸菌28.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哪些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香辛料的用量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③④29.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去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污物B.发酵的温度维持在20℃最好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发酵瓶破裂D.需要不断的充入氧气30.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第6页共13页31.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2.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C.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D.用试管取2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3.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主要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D.防止污染,有利于醋酸菌发酵34.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C.改变了酵母菌培养液的pHD.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35.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可以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第7页共13页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36.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B.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C.琼脂凝固点低,利于微生物的生长D.琼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37.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要选用不同倍数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请选出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①10②102③103④104⑤105⑥106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38.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圆褐固氮菌39.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淀粉圆点实验处理方法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①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蓝黑色②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蓝黑色③接种面包霉棕黄色④只有新鲜的唾液?⑤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第8页共13页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40.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4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42.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1)制备培养基时(2)梯度稀释时(3)倒平板时(4)涂布时(5)长出菌落时A.(1)(3)B.(2)(5)C.(3)(5)D.(4)(5)43.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44.某混合样品中微生物R含量极少,要得到大量的R,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A.天然培养基B.稀释涂布平板法C.利用适合R生长但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D.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寻找,再培养45.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无需通过火焰,马上塞上棉塞即可C.将沾有菌种的接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