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11页)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起居注》是记注官(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被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2.《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许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办法各省。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3.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4.下面为江苏一带农民阶级发展演化简表,某研究小组在研究完该表后得出一个结论:辛亥革命的夭折是历史的必然。该研究小组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年份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1888年90%10%1905年26%74%1914年11.7%88.3%A.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如中国封建势力强大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11页)B.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心目标C.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D.资产阶级同情农民,关注民生5.毛泽东在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着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有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早已准备,尤其现在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由此可见,该报告应该是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人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7.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人民主权,以下哪一机构的设置体现了这一特点A.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B.民众法庭审判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C.雅典各行政和军事机构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公民大会是最重要的程序是就议案展开辩论8.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括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了罗马法A.公正和谐的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人文主义精神D.人生而自由的意识9.“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法国共和制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0.苏联史学家在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时出版了《伟大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具有如此普遍的全世界范围的国际意义”。书中思想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11页)A.客观地评估了十月革命的地位B.客观强调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C.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D.不切实际地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11.据统计,剔除通货膨胀因素,1950—1973年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06倍,正好翻两番,年平均增长率为6.3%。其中工业产值增长4.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5%;农业产值增长0.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5%。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于1959年和1960年分别超过法国和英国。联邦德国创造这一经济奇迹的因素不包括A.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经济援助B.实行宏观调控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D.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12.史料记载:明朝时,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D.战乱致使社会经济凋敝13.《通典·食货》记载:“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奏请立关市邸之税,开府邓长颙赞成之,后主大悦。于是以其所入以供御府声色之费,军用之用不在此焉。”此记载反映了A.当时北方商品经济水平高于南方B.古代的商品税开征于南北朝时期C.政府税收主要来自商业的发展D.古代的商业发展受政府的限制14.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5.《剑桥中国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原因有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②1929年的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③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11页)④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③16.1982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3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初见成效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7.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即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8.《全球通史》载:“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表明A.工业革命的发展依赖系统的科学研究B.科学研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日益密切C.传统技术的积累是工业革命的主动力D.科学研究成为发明创造的唯一途径19.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准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A.该措施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了农产品价格B.该措施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该措施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该措施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20.“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推行私有化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20世纪80年代前后,苏联的酒的平均消费量比美国的平均消费量多一倍,也比30年前的苏联多一倍,嗜酒者的平均年龄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7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苏联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11页)A.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高B.改革停滞,不少人消沉颓废C.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地位下降D.国家解体,个人前途日益渺茫22.有人评价全球化时指出:“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例,它们不仅给国人添了一种新口味,还带来了新的变化,如快餐观念,食物包装中的环保意识,店内设厕所(有的还有儿童游乐区)、洗手池(有的还有儿童专用的)所体现的便民精神。”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A.经济全球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B.经济全球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C.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D.经济全球化带来人们观念的变化23.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描述为“国家干预主义的坚定批判者”。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4.明清奇书较多,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儒林外史》以反对封建伦理和科举八股为中心,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层,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各种丑态。《镜花缘》提出了反对纳妾、尊重女权和男女平等的主张。两部具有批判性的作品反映了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下的思想解放B.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无所适从C.资本主义萌芽下的民主观念D.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病入膏肓2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26.陈独秀曾经说过:“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故不能已一言。”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非难孔子”的直接原因是A.孔子之道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的鼓励D.胡适等人攻击社会主义思想高三历史试题第6页(共11页)27.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曾写道:“我们应当记得,苏维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原则,尤其是经济方面和党组织方面,有相当的影响。”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所说的影响的是A.重新阐释三民主义B.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组织中占优势C.提出“耕者有其田”D.推动国共党内合作28.伊拉斯谟是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他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29.艾赛亚·伯林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指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力学30.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年)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心中所见之物。”右图为其作品《孤独之树》,该作品属于A.新古典主义美术B.浪漫主义美术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美术高三历史试题第7页(共11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道题。其中31题为必做部分;32、33题为选做部分,考生需从两道题中选出一道作答。请把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必做部分】31.(本小题共30分)自主探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