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教材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初中地理)(第1册)第四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及世界各大洲、各主要国家的气候知识;《初中地理》(第3册)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中国地理有关气候的知识。【知识体系和要点】(一)大气圈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层次特点原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运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2.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和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大气的运动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不均造成高低纬温度差异(1)热力环流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4.全球性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三圈环流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被断裂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情况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仅在海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3)季风环流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5.常见天气系统(l)锋面系统概念: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一般坡度较陡,降水区域范围较小、时间较短,雨区主要在锋后气温和湿度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一般坡度较缓,降水范围较大,时间较长,雨区多在锋前气温升高、气压上升、雨过天晴(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3)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控制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北纬35°-50°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南北纬40°-60°大陆西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针叶林北纬50°-70°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寒带苔原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际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4)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7.气候资源(l)特点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2)开发利用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旅游:吉林市的雾湖、哈尔滨的冰雕8.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2)暴雨洪涝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分布:亚洲最多。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4)寒潮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影响范围:只有西藏、云南影响较小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9.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臭氧量污染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氟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3)酸雨危害与防治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成为重酸雨区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控制酸雨(二)气候要素1.气温概念与单位:空气的冷热程度,一般用℃表示2.降水概念与形成条件:有水汽、凝结核和冷却凝固的条件测定:通常用毫米计算。某地的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分配(柱状图)月降水量最高、最低值,年降水量、雨季迟早或长短分布规律: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大陆东岸降水较多)、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3.气压概念与单位: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常用单位百帕(hPa)(三)中国气候1.天气预报(l)卫星云图显示云雨区域的位置、分布,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位置和强度,为生产生活服务判读: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程度浓,云层厚,下雨大(2)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见初中地理第3册P42页2.气温分布和温度带(l)气温分布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重要地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①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则太阳光热少。②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①一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②最低温在漠河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则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多少最低温在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2)生长期和积温:≥10℃的持续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均温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3)温度带划分依据:积温温度带分布、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温度带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谷子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和新疆南部3400℃-4500℃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双季稻、油菜(小麦)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一年三熟水稻高原气候区青藏高源<2000℃一年一熟青稞3.降水和干湿地区(l)空间分布分界线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阴贺巴冈)(2)季节分配(3)年际变化概念:降水年与年之间的变化情况:南方较小、北方较大原因:夏季风进退反常。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4)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干湿地区干湿情况分布地区植被农业湿润地区一般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农业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农业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草原放牧业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漠4.气候特征(l)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同纬度冬季最冷,夏季除沙漠外最热,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2)雨热同期(3)气候复杂多样标志: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原因:跨纬度广、离海远近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复习指导[复习指导]复习本单元应抓住两条脉络:一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各层的特点;二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对流层大气的情况。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大气的运动、大气的降水、天气和气候等,都是指对流层大气而言。本单元的一大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并贯穿到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之中,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弄懂原理,搞清概念,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注意把大气对地理事物各个方面的影响联系起来复习。概念多、原理多,特别是形成空间概念就更不容易。借助读图、画图训练,就能比较容易掌握。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表示空间概念;知识容量、内在联系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因此,复习本单元最能做到边复习边画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综合等方法,来提高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掌握大气垂直各层特点的关键是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而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又取决于各层大气成分对辐射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