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备考抓分点透析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升级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辅导网---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扫描】(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基础过关】(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侯国和再分封的权利;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强国。弊端: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概念: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性。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族权与政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主要由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完备的体系。(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涵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针对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的,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权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权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权。2.发展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①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②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藩,出现七国之乱,后被平定;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高中历史辅导网---其长官由朝廷任命。这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君主专制的演进①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其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既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又互相牵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③明朝太祖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内阁: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使其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很少能参决政事;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④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帝初设这一机构的目的是办理西北军务。特点: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是钦定。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3)选官制度的变化①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令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②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③科举制度历程:隋朝文帝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意义: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3.特点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拥有决策权;宣扬“君权神授”;实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4.基本矛盾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5.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现有效管理;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社会进步,使中国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课堂演练】1.西周时确立的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高中历史辅导网---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逐级弱化,形成了“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2.六朝时期有人指出:平常人家,妇女再嫁,后夫多宠爱前夫遗孤,但是男子再娶,后妻一定虐待前妻之子,此现象实是“事势使然”。所谓“事势”,最可能反映当时何种社会状况A.同父异母子女间的关系较差B.女子改嫁比男子再娶易受社会认同C.继父比继母疼爱单亲的子女D.家族继承权以族内同姓男子为主干3.在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至今英国、丹麦等国还是女王。而在中国封建社会自秦汉以后,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单系世系原则,完全排斥女性成员,以确保权力和财富不流入异姓他族。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此想法是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C.敌人阴谋,离间君臣D.切合时情,迎合帝王6.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与“封建”时说:“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材料表明作者主张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与“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与“封建”矛盾无法调和7.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附益之法8.西晋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后来这一社会状况有了较大改变,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高中历史辅导网---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A.知州“三岁一易”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11.“(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13.“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15.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日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日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日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它揭示了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A.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安定社会秩序C.推进社会公平D.调和社会矛盾1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7.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高中历史辅导网---(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地方上实行的是怎样的制度?材料二: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茂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摘自《新华文摘》:《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救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3)谈谈你对材料三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4)关于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人认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人认为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高中历史辅导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