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共5页1★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龙图腾在哭泣“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龙”文化太少造成的。B、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很好地接受,必须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C、某些专家认为取消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说明这些专家不仅仅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D、龙文化虽然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只有抛弃它,外国人才能高看我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租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合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共5页2★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游夜郎。会赦,还寻阳。(《新唐书·李白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C、帝欲官.白,妃辄沮止。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5、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3分)①白之.生,母梦长庚星②因以命之.③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④见郭子仪,奇之.⑤力士素贵,耻之.A、①②③B、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天才英特,十岁通诗书,苏颋说他少益以学,可比相如,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他在沉香亭醉中题诗,更表现了他才华横溢。B、李白喜欢喝酒,做“竹溪六逸”时,日沉饮;做“酒中八仙”,更是经常饮酒。当翰林供奉,还经常与酒徒们酒醉倒在街上。C、李白蔑视权贵,对高力士这种有权势的太监更不放在眼里,曾经借着酒意,当着皇帝的面,要高力士为他脱靴。后来浮游四方,对权贵们也是旁若无人。D、李白最后成了皇权争夺的牺牲品。安禄山反,李白被永王李璘辟为僚佐,李璘起兵争夺帝位失败,李白也被牵连,判处死罪,由于郭子仪援救,才改为长流夜郎,后来遇赦才回来。7、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子,谪仙人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愁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1)“春愁难遣强看山”一句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9.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3),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若两大题都作答,则只计算前面大题得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3分)艺术心灵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王曦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镜,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梁上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出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风风雨雨也都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中国画堂的帘幕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韩持国的语句:燕子渐归春悄,帘暮垂清晓。况周颐评之曰:“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静而见深。”董其昌曾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他们懂得“隔”字在美感的重要。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共5页3★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间,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晋人王蕴说得好:“酒正引人著胜地”,这使人人自远的酒正能引人著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于是谈“充实”!10、(1)“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文中“觉心”指的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东坡的诗句“静故了群动”的含义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认为艺术空灵化要具备哪两个条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全文全篇谈“空”,末句却为“于是谈‘充实’”。作者认为空和充实是什么关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只有在心无世务,浑然忘我之时,才能产生出艺术心灵。B、作者引用王曦之的话,意在强调与物象的距离与间隔能诞生种种美景。C、作者引用《诗品》中的话,意在从几个方面说明空明、淡泊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D、“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这境界”指的是由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而产生艺术上的神韵。E、作者认为从观察到创作,从分析到鉴赏都离不开空,即淡泊,舍此则不能进入胜地,充实自己。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23分)无名草覃旭凤崖村原来春夏秋三季要到岩口挑水吃,来回一个小时。岩口洞窄路滑壁陡水深,要照明才能吊起水,曾经因此跌死过人。冬天水落吊不出来,只能吃大塘水。大塘在村前,除了挑水吃,洗菜、洗衣服也都在里面。水脏,吃了常拉肚子。好在无名草能治,好在村边有的是无名草。前年,县、乡里帮村里搞成自来水,由各户买管接水进家。村民穷,不愿买铁管,都买塑料管。村小学的韦老师看见大路边的管埋得太浅,就对负责施工的青年们说:“多用点力,挖深点,不然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