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参考答案第一单元长恨歌一、1.A(B.“簟”读diàn,C.“嵬”读wéi,D.“衾”读qīn。)2.D(“春霄苦短”应为“春宵苦短”。)二、1.C2.选取的意象主要有长夜中的宫殿飞萤、难眠中的孤灯只影、缓慢的钟鼓之声、远方的耿耿星河。这些意象烘托出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气氛,表现了唐玄宗凄凉悲苦的环境中彻夜不眠的情景,映衬出他对杨贵妃痛苦的思念。三、1.诗歌开篇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对全诗起统领作用。本诗先叙述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接着,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生离死别;最后,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到杨贵妃,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唐玄宗迷恋女色,是导致误国殃民的根源,也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一场悲剧。2.提示:本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如“爱情说”、“讽喻说”、“多主题说”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结合全篇内容。四、1.“乱”字用得最妙。本来肥胖的安禄山为了讨得唐玄宗的欢心,却舞疾如风,胡乱情形自可想见,因而也就有了宫人的拍节大乱,此外,“乱”还暗示着作舞的背后隐藏着他的叛乱野心,一石三鸟,言简意丰。2.“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通过歌舞、楼殿、明月写景象之盛,表现唐玄宗沉迷享乐的情绪。“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写山寂人少、旌旗无光日色暗淡,表现唐玄宗悲哀凄苦的心境。再一次印证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一、1.C(A.“谐”读xié,B.“萃”读cuì,D.“馨”读xīn。)2.B(应为“塞上长城”)3.A(B“气吞山河”与“牺牲精神”、“万死不辞”与“英雄气概”搭配错位,应改为“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C“杜甫的一生创作了”搭配不当,可改为““杜甫在一生中创作了”。D“的形成”赘余,删去。)二、1.第2页共17页(1)D.(不是以乐景写悲情,而是以及其华美的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2)这段文字是对湘君湘夫人相会场所的环境进行描写。从宫室、庭院到帷帐、坐席,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极尽铺展渲染之能事,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目的是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两人相会时内心的欢乐和幸福。2.(1)C(“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2)这一联是写入祠后所见所闻:阶前的小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事业未竟的的痛惜之情。“长使”改成“常使”不好,“长使”有自古以来,一直如此的意思,更能体现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痛惜之情。3.(1)播芳椒兮成堂(2)合百草兮突庭(3)聊逍遥兮容与。4.(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三、1.《蜀相》中的“空”字是以美好的春景表达伤怀之情,碧绿的春草,悦耳的黄鹂,人迹寥寥,空有其好,更显情境悲凉。《书愤》中的的“空”字是直接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空有报国之志,却衰鬓先斑,老而无成,悲怆之情自在其中。四、1.这首诗的前两句赞美了春光的无限美好:漫江水波碧透,更衬托出掠水飞翔的水鸟羽毛的闪亮洁白,满山青翠,朵朵红艳的鲜花,就像燃烧的火焰。景色愈美,愈引发诗人的归乡之情,这是以欢乐之景抒写羁旅异乡感慨的一个例子。2.相同: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不同:《书愤》着重通过写诗人追怀往事及对诸葛亮业绩的钦慕,抒发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立誓干一番报国大业之情。《感愤》则表达了自己耿耿不忘对敌作战,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与决心。3.本诗前四句是写景,对秋浦的山林、禽兽进行描写,写出了山林浩大、空旷的特点。最后一句以猿声引出“碎客心”,表现客居他乡的怅惘之情。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叠字的运用,增强了韵律美,给人以连绵不尽之感,进一步突出了景物特点。第3页共17页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一、1.B2.D二、1.C2.A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一致;阮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而诗人认为: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伤感而不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4.题目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春、花都是好的事物且易于逝去,江水让人有逝水流年之感,月夜最容易引动人的愁绪,所以题目本身美感中含着伤感,令人神往。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一、1.D2.A3.D二、1.包含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深沉感慨,含有人生如梦、逝者如斯的无奈。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追求个性自由和对统治者的轻蔑。3.写仙人盛会,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4.善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5.A登岳阳楼菩萨蛮一、1.A2.C3.D二、1.这首词开头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作者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强调了对江南的赞美,说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不说江南好的。凡是到江南游览的人,都觉得江南风景宜人,流连忘返,不想再回自己的家乡了,本来人人都不愿忍受羁旅之苦,但这里作者却说人人都不愿还乡,这是用衬托手法,对“江南好”所作的进一步渲染。第4页共17页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回应开头两句其中“未老莫还乡”一句进一步申述“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含义,说明人人都愿意在江南长住下去;“还乡须断肠”是说江南太迷人了,如果你早早地回去了,就会日夜思念江南的。这里作者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说明老于江南的乐趣,进一步补充说明江南的“好”,回应了开头。2.这首词中描写了江南的风景之美和人物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说春天晴天的时候,煦暖的阳光照耀着山川大地,江南水乡处处春水碧绿清澈,比湛蓝的天空还要美丽明净。而当春雨来临时,如果游人躺在装饰华丽的游船中,伴随着船外沙沙的细雨声,出没于绿水碧波之中,那又是另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这两句是写江南春天的风景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酒家卖酒的少女,脸庞像月光一般明净圆润,一双玉手像霜雪一样洁白,这里是极写江南女子的美貌迷人,表现了她们的魅力之所在,这两句是描写人物之美。3.“雁别秋江去”只是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雁引愁心去”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第5页共17页第三单元将进酒一、1D2、C3.C4.C5.C6.BC7.略(见课文)二、1.内容同:鄙视权贵。异:前者低沉、消极;后者对精神追求,富昂扬之气。表述形式异: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指“权贵”,直白。2.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可参看《月下独酌》《襄阳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篇目,各抒己见。三、1.(1)起兴(2)夸张(3)人生易逝。(4)空间。时间。2.(1)诗中用“金樽”“对月”,将饮酒诗意化了;使用“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语气。(2)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隐含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诗人正是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痛饮的:“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3.(1)C(2)与曹植一样,都是把酒与诗文联系起来;与曹植一样,都是有志难展。4.(1)“千金散尽还复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四、(一)1.景,欢转悲,乐衬哀2.将春夜良景写得优美动人,明快欢乐。3.对故乡怀念的依恋之情。4.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二)1.第一层(开头四句):边城军情紧急,派人飞马传递文书,要求增兵。第二层(“白日”以下四句):京城里却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三层:(“借问”至“岂全生”)先写征兵缘由,次叙应征战士告别亲人时的惨状,后写出征云南无异送死。第四层:(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修文德”以消灭战争的主张。(说明:如将第一、二层合并或将第三层再分为三小层,也可以。)2.三幅画面是:①羽檄飞驰,喧呼救边;②京城安定,四海清平;③战士出征,亲人送行,日月无光。诗人借此讽刺了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表达了同情人民疾苦、反对开边战争的立场。第6页共17页3.A.杜甫的诗通过征夫的诉说,揭露了开边战争给农村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并控诉了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这些都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可见杜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李诗。B.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其中明显地表现了他的个性色彩,例如以群鸟夜鸣来烘托人们因救边而发出的喧声;用天象来比喻京城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杜甫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他表现人民的疾苦都很具体真切。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一、1.A2.B3.D4.C5.A6.略见课文。二、1.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2.辛弃疾的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李煜亡国之愁。三、1.(1)善用典故:“星河影动”;“卧龙跃马”。(2)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3)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修辞手法:①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②反问:野哭几家闻战伐。③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2.同意。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四、(一)1.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2.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第7页共17页国”的思想感情。(二)1.不矛盾。诗中先写独处之悲,后写相逢之喜,悲喜交感,互相映衬,既渲染了荒居的凄苦,又衬出相聚的快乐和深情。但“喜”中隐约透露出悲,“愧”字道出诗人境遇的坎坷,表达了不得志的情怀。正因为“喜中有悲”“愧中有悲”,所以并不矛盾。2.运用比兴(比喻)手法,树叶在秋风秋雨中飘落和风烛残年之人在灯下独坐极其相似;比中有兴,借“黄叶”意象烘托了凄凉的气氛,传达了诗人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悲苦之情。(三)1.C、D“泪痕红渑鲛绡透”是说泪水和着红色的胭脂。把手帕都湿透了。汜:湿润。(“渭城朝雨渑轻尘”)。“锦书难托”是说心中的相思之情难以用书信悖达。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一般指妻子写给在外的丈夫的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第一问:上阙(片)第一层,记述了词人与唐氏在沈园相遇(回忆与唐氏游沈园)的情景。表现词人与唐氏之间的柔情、婚姻生活的幸福。第二层,表现美满姻缘被拆散,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感情的折磨。下阙(片),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情状,表现“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痛苦。第二层,再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双方的痛苦、绝望的心情。(能答出具体情景,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表现词人与唐氏眷恋之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