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必修三第一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浙江六校联考)《诗经·十月》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句话,往往被人用来形容春秋时代天翻地覆的变化。下列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封建亲戚B.有教无类C.学在官府D.工商食官【答案】B【解析】天翻地覆的变化最主要的体现是阶级关系和等级秩序发生了变化,有教无类主张招收学生不分贵贱,反映了这一变化。2.(2012·山西四校联考)战国时期,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被委以重任。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此类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对“士”采取高压政策B.“士”失去人身自由,不可“择木而梧”C.“士”是个腐朽的阶层,各诸侯国皆竭力排斥D.“合着留不合则去”的自由氛围促进了学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形成了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这使士人阶层可以自由流动,故选D项。其它各项均不符合史实。3.(2012·山西模拟)《管子·心术》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道与德无间,德出乎人。这段材料()A.表明了法与德的基本矛盾B.奠定了法家学派的理论基础C.强调了“人治”的治国理念D.反映了儒家“德治”的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信息“道与德无间”可排除A项;韩非论证了对各谋私利的人群施以权术法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的方法,由此正式奠定了“法家”的理论基础,据此可排除B项;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材料体现了“法出乎权”的理念,故选C项。4.(2012·衡水)“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答案】A【解析】材料的大概意思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据此可知A项正确。5.(2012·湖南师大附中)2012年春运期间,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为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据悉,杨红权的送早餐行动一直持续到春节。杨红权这一举动最能体现哪种思想()A.仁B.仁政C.兼爱D.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杨红权为陌生的人送饭,这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孔子的“仁”主张有等级差别的爱,故排除。6.(2012·云浮)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强调“严”,这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治国主张。7.(2012·山东模拟)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B【解析】开创了法家学派的是韩非,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儒家在西汉时期才成为统治思想的主流,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了被儒家视为异端的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不能体现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的结盟,排除D项。8.史书记载:“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与以上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变革时代的学术研究受到重视B.统治者注重教育和培养人才C.孔子提出中央集权的治国方针为统治者所接受D.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答案】D【解析】公元前2世纪属于中国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这一时期孔子学说被定为帝国的官方教义,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9.(2012·深圳)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信息“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等可确定D项正确。10.董永卖身葬父,感天动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对这段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该故事源于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的应用B.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而备受统治者推崇C.故事中的“孝”是受“君权神授”思想感召而出现的D.该故事充分说明了父子之间的尊卑秩序【答案】C【解析】“君权神授”强调的是君与天的关系,董永的行为与其无关。故选C项。11.(2012·深圳)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答案】A【解析】《孝经》可以治病,且其因是“正胜邪”,这体现了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儒学正统地位在西汉已经确立,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D项不是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12.(2012·唐山)《魏书·崔浩传》记载了崔浩的这样一段言论,浩曰:“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彗星者,恶气之所生。”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理论C.封建迷信思想D.君主专制理论【答案】A【解析】据信息“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等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13.(2012·丹东)《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刑主杀而德主生”等信息体现了其“以刑辅德”的主张。14.(2012·南宁)《粱书·诸夷传》:“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五体投地”一词源于()A.佛教礼仪B.道教教义C.墨家经典D.儒教学说【答案】A【解析】“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15.(2012·黄冈)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16.(2012·德州)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存天理,灭人欲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D.先天下之乐而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严格的等级秩序,与之符合的是朱熹的B项。17.(2012·嘉兴)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最有可能体现“理”中有“科学”之含义。18.(2012·西安)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中于巧吋十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C、D两项出现在明末清初,排除;A、B两项相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自觉应对严重社会危机的精神。19.(2012·长沙)“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法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理”的体验,故选A项。20.(2012·汕头)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答案】B【解析】以“失节”为由,只准守孝一年,这体现了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21.(2012·临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清朝的儒家代表人物根据时代的需求,赋予了儒学新的内容,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体现的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非否定,故选C项。22.(2012·莱州)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有()①科举制度盛行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理学的兴起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理学强调严格的等级秩序,不可能出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不可能是受其影响的结果,故排除③;据“看重金榜题名之人”可确定①;据“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结合所学可确定②④。23.(2012·滨州)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确定A项正确。24.(2012·台州)中国象棋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唐宋时期C.元明时期D.晚清时期【答案】B【解析】“火”字旁的“炮”体现了火药的发明,这是在唐宋时期。25.(2012·茂名)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