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湛江月考)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从材料中的“1853年的述评”可以排除C、D两项(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据此也可以排除C、D两项);从材料中“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可知,该变革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八年之后,因此该述评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故选B。2.(2013·广东六校高三联考)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来源:Z,xx,k.Com]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实施民权、民主。根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题选B项。3.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A.起了动员群众参加起义的作用B.基本上摧垮了地主土地制度C.为《资政新篇》提供理论借鉴D.体现了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解析:选D。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时颁布的,这时太平天国已经定都天京,故A不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空想,并没有真正实行过,故B不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上是矛盾的,故C不正确。根据《天朝田亩制度》中土地分配、产品分配的内容可以看出D正确。4.(2013·南昌二中高三检测)《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生活变迁。辛亥革命后主张剪辫子,题干中留辫子的现象说明革命不彻底,又因为题干中所说“改良”表明复辟与革命反复,是不彻底的表现。[来源:学.科.网]5.(2013·合肥模拟)1915年社会学家陆培文在中国各地考察之后总结:“夫辛亥后除旧革新、社会解放之潮流,似仍仅行于富埠大邑,村社边鄙之所以犹作千载不变之局面。”此处他的主要观点是()A.辛亥革命促使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B.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改造作用有限C.辛亥革命在广大农村遭到了强烈抵制D.辛亥革命后贫富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解析:选B。本题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即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民众,群众社会基础狭窄,导致辛亥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大的城市,对中国社会的改造作用有限。6.五四运动期间发生的部分大事如下:5月4日,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被捕;5月6日,北京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抵制日货;5月28日,天津商会公布提倡国货办法;6月5日,上海学生邀请商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②资产阶级对学生运动给予有力支持③各阶级联合领导了五四运动④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参加运动阶层的广泛性,而非各阶级的联合领导。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是主力,学生是先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的作用。排除③。7.(2013·深圳调研)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2:在1910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材料3: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来源:学科网ZXXK]——《辛亥革命资料汇集》《糯公随笔》材料4:“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1)据材料1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2)据材料2分时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3)概括材料3、4观点的共同之处,指出其分析对象的角度有何不同?(4)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的含义,即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然后结合材料1从经济结构、社会阶级、社会思潮、革命党人的努力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2分析归纳即可,注意要求的是客观有利条件。第(3)问首先分别归纳出材料3和材料4的观点,然后比较分析出其共同之处和分析对象的不同。第(4)问首先明白“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含义,即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后结合所学分析武昌起义爆发和成功的必然性。答案:(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2)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心配合革命。(3)都认为武昌起义出乎意外(或具有偶然性)。材料3从革命党人身自由角度分析,材料4从清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分析。(4)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清末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矛盾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1.(2013·汕尾模拟)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的是()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实现“耕者有其田”③取消一切私有财产④绝对平均主义理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解析:选D。要立足题目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关键信息回答,③④指的是“圣库”制度带来的影响,与这一要求不符。2.(2013·苏北四市模拟)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解析:选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从材料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其依然保留并实行等级制,在意识上信奉三纲五常、天命论,反映其浓厚的封建色彩。材料没有体现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拜上帝会”的信息,动摇清朝统治基础没有依据,排除B、C、D三项。3.(2013·扬州市调研)《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解析:选D。从清帝退位的背景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从材料中反映的信息看,“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表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清帝“外观大势,内审舆情”,不得不宣布退位。由此可判断答案为D。A、B、C的说法欠妥或不符合史实。[来源:Z,xx,k.Com]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第一部全景式表现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历程的大型史诗电影《辛亥革命》在2011年9月上映。影片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宣统帝下诏退位B.武昌城内枪声大作C.五色旗迎风飘扬D.西方国家支持孙中山革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推翻清政府,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五色旗都是《辛亥革命》剧中必不可少的情景,A、B、C三项正确。5.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全面的是()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体现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②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去分析;③指出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④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因此D项符合题意。6.(2013·湛江月考)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C.顾维钧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在于强调顾维钧以一己之力拒签条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故选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几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儿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孙中山(1924年1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思维的角度,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证。本题采用开放式的问答方式,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结合史实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一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如赞同费正清或孙中山的观点,或独立提出其他观点。费正清的观点:妥协符合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爱国者之间的成功合作,它避免了长期内战和外国干涉。论证:如妥协瓦解了清廷势力,导致清帝退位。孙中山的观点:妥协是为形势所迫;是向反革命和帝国主义势力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