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学习目标】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知识清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材料: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秀海洋。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1.标志:1949年10月1日,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和开国大典的举行。2.意义: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部宪法三个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1954年宪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等。2.政治协商制度:(1)建国初期的政协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49年9月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布:“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材料二:《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思考:当时,政协会议代行什么职权?《共同纲领》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做出了什么规定,它发挥了什么作用?(2)政协制度发展的历程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4)五大省级自治区的名称:(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表现①公民基本权利遭到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刘少奇冤案。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措施(3)基层民主选举: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2)(3)2.中国香港、澳门回归(1)(2)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2)(3)(4)【知识链接】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一、失去钓鱼岛始于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国力羸弱,最终战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廷最终在《马关条约》上画押!二、沦为美国实际控制1945年3月-6月,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占领硫磺岛、冲绳,钓鱼岛级澎湖列岛一并处于美军实际控制之下。三、1971年6月,日美私相授受签订《冲绳归还协定》,1972年5月15日协定生效,冲绳归还日本,钓鱼岛于此时一并划归日本。之所以有今天的争议,是二战后,国共忙于内战无暇顾及,内战后新中国海军力量薄弱无力诉求之恶果。所以!当一个国家真正的国力强大了,有一只强大的军队,才能保卫住自己的领土!今天日本在钓鱼岛的“项庄舞剑”,意在台湾。今天中国如果在此海域失去起码的原则,那日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台湾,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中国东海制海权的丧失。由此看来,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本质是台湾之争,中日关系的底线是钓鱼岛。钓鱼岛问题是没有任何后退和不容商量余地的主权问题。中国清朝和蒋介石时期对日本无底线的让步所引发的日本全面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其起因均源于中国失去琉球群岛的主权。前事不忘,后人之师。近代以来中日交往的教训就是:“喂猪不可驱虎”,相反,进行积极的斗争却是与日本这样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知识建构】1.整体知识构建2.图解三大政治制度【史观应用】以多元史观的角度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革命史观: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课后练习】考点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宪法或宪法性文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件《共同纲领》①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立法权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与之前相比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4.“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种评价适用于中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A.民主政治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6.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对英国记者福尔表示:“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制的可能性。”为践行这一承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事件中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有①中共七大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9.下图是1953年我国某一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的产生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居委会的组织和程序比较规范B.作为基层组织拥有行政权力C.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D.我国民主政治开始实现普选10.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独立自主——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文化大革命”11.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2.以下是在2011年春,山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