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六)一、单项选择题1.(2013·清远市模拟题)梁漱溟在报上发表题为《论学生事件》的文章,他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从这段材料提炼的信息有()①学生有爱国之举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③学生爱国且尊重人权、遵守法律④学生行为有过激之举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信息,“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就可以判断梁先生的观点:认为学生尽管出于爱国,但是不尊重人权、不遵守法律,行为过激。①④点符合梁先生的观点。②没有涉及。2.(2013·浙江省六校模拟卷)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注意要求“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所给选项都能体现“平民革命”,但开始从“精英革命”转入“平民革命”是从北伐战争开始的。3.(2013·梅州市模拟题)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答案B解析由图1a年上下半年党员数量由高到低及b年6月党员数量的快速增加的这一变化特点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低潮走向高潮,国民革命后期(1927年)与国共十年对峙初期(1928年)的历史符合这一特点。图2党员成分构成由a年以工人为主到b年以农民为主的变化特点,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到主要依靠农民阶级,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农村革命道路的结果。故B项正确。4.(2013·日照市模拟题)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共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应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答案A解析20世纪30年代,面对着日军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民族意识也空前觉醒,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亡运动,共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CD三项都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5.(2013·山东省模拟题)下面为1912年与1920年中国部分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从此统计表中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1912年1920年平均年增长率(%)棉纺织业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922年)12.1机器面粉业产量(万包)1966(1913年)8316(1921年)19.8卷烟业资本额(万元)138168036.7电力业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11.9机械采煤业矿产量(吨)416558327975729.4A.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工业体系比较完整C.工业落后面貌改变D.轻重工业均有发展答案D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布局也不合理,排除A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是否改变,可排除C项。从平均年增长率可知当时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都得到了一定发展,故选D项。6.(2013·日照市模拟题)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在一份指示中指出:“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这是基于怎样的形势作出的决策()A.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使革命陷入低潮C.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抗战胜利后国共面临爆发内战的危险答案D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到处争夺革命胜利果实,积极的准备内战,中共根据这样的局势,做出了材料中的指示。其它各项都是不在抗战胜利后这一历史阶段。7.(2013·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模拟题)以下是近代中国工业、农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产值:亿元),表中直接反映的信息是()年份1887年1920年1936年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农业119.5290.9173.4676.2199.2265.3工业11.949.154.2723.8105.934.7总产值131.46100227.73100305.12100A.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变革B.实业救国思想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C.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D.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答案D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农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再从“直接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8.(2013·山东省模拟题)1943年11月,邓小平在中共北方局党校召开的一次整风动员会上说:“……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起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邓小平所说的“会议”是指八七会议B.“九年”从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开始C.毛泽东思想已经逐渐被党内的同志认同D.毛泽东思想开始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八七会议的召开是在1927年,与题干时间范围不符,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会议指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开始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故D项错误;题干中“克服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等信息说明毛泽东思想逐渐被党内的同志认同,故选C项。9.(2013·衢州二中试题)《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原因有()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②1929年的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③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④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③答案D解析①正确,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了洋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不符合史实,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③正确,1927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不符合史实,1929年后列强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0.(2013·莱州一中模拟题)江苏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该地发生过这样一次战役:战争双方先是在徐州东面的碾庄,接着是在南面的双堆集,再接着是在西南的陈官庄……围绕徐州猛烈开打。这一战役的目标是()A.进攻北京,消灭清政府B.开展北伐,消灭北洋政府C.展开会战,抗击日本侵略D.战略决战,推翻国民政府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围绕徐州猛烈开打”的战役是徐州会战与淮海战役。AB项讲的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可排除。由材料可知,在“碾庄…双堆集”“陈官庄”都有重要作战,符合这些史实的战役是淮海战役,这一战役的目标是推翻国民政府,故答案为D项。11.(2013·扬州中学最后模拟题)1945年8月28日,《大公报》报道:“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报道中的“喜讯”很有可能是()A.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B.毛泽东抵达重庆参加谈判C.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协议D.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信息“1945年8月28日”,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二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这表明报道涉及的事件与解决当时问题及中国以后的发展前途密切相关,排除D项。故B项符合题意。12.(2013·珠海市模拟)“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B.中华民国的建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答案D解析AC项没有提出民族独立问题,排除;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的,在政治上基本做到了民主,但是三民主义局限性之一是没有明确将民族独立与反帝结合,不可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新三民主义思想,有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的意识。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13.(2013·金考卷系列模拟)(13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西学为用’方面,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而在‘中学为体’,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由此而开展了‘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它替戊戌变法开辟了道路。”——摘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材料二1936年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开展此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一)提倡征工,(二)振兴农业,(三)鼓励垦牧,(四)调节消费,(五)振兴工业,(六)开发矿产,(七)流畅货运,(八)调节金融。——摘自《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主要在哪些方面“替戊戌运动开辟了道路”?(4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自救”的含义在本质上有何不同?20世纪30年代的“自救”产生了怎样的效果?(4分)(3)有人说中国近代以来的两次近代化都是被日本侵华打断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阐述你的理由。(5分)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4分)(2)含义:前者指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后者则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2分)效果: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愿望。(2分)(3)同意。(1分)理由:1894年由日本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化遭到破坏;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打断了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和组织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遭到打击和破坏。(4分)14.(12分)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材料二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请回答:(1)材料一中“远东危机”指的是什么?它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哪些影响?(3分)(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哪些积极表现?(3分)(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2分)答案(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回答“进一步侵略东亚地区”或“满蒙地区”也可。)(1分)影响:进一步破坏了华盛顿体系;进一步损害了美英等在华利益,使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苏日矛盾尖锐化。(答对其中两点得2分)(2)观点:不同意。(1分)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无力解决上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