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4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6页2010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课练(4.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本节内容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维度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文章是()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D、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1840一1949年中国百年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A、建立民主政治和实现工业化B、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C、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民主D、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和实现祖国统一6、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的力量的共同之处是()A、拥护共产党的领导B、拥护社会主义制度C、拥护祖国统一D、拥护四顶基本原则8、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哪个阶段()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9、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一战线方针反映了()A、官僚资产阶级的消灭B、地主阶级的消灭C、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完成D、对个体劳动者改造完成10、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五个,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建立的,它成立于()A、1947年B、1955年C、1958年D、1965年二、材料解析题1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主席、副主席)中,中国第-2-页共6页共产党党员4名,民主党派3人。这三人当时的身份分别是宋庆龄(民革成员)、李济深(民革成员)、张澜(民盟成员)——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类别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政务院下属机正副职总人数421109民主人士数21149(15个正职)——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材料二第一届政务院组成人员民主人士名单及当时的职务、身份(均为正部长及其以上职务人员):郭沫若(副总理、文教委主任、科学院院长,无党派)、黄炎培(副总理、轻工部长、民建成员)、朱学范(邮电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员)、章伯钧(交通部长、农工民主党成员)、李书诚(农业部长、无党派、武昌首义人员)、梁希(林垦部长、九三学社成员)、傅作义(水利部长、前国民党将领)、沈雁冰(文化部长、著名作家、无党派人士)、马叙伦(教育部长、民进成员)、李德全(卫生部长、民革成员)、史良(司法部长、著名律师、民盟成员)、何香凝(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民革成员)、胡愈之(出版总署署长、民盟马来支部主任)——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请回答:①、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性质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及作用维度B能力提高12、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B、《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C、《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D、《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A、规定国家的政体不同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C、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D、规定的权利、义务有详略之别14、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D、成立全国政协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16、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第-3-页共6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二、材料解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三、问答题20、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出现了两部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宪法。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异同点,并说明为什么后一部宪法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维度C探究应用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人民政协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具体方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它将长期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造。”第-4-页共6页―――《中国人民共和国简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真正确立起来是在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我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建国初期,我党真诚地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推动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记实》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站线的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政协因受到红卫兵的冲击,一度被迫停止活动。从政治,组织上对全国政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材料四: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十二大报告中全面地论述了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纲领,同时也总结了我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实行多党合作的经验,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分析其作用。②、概括建国后统一战线所走过的历程。为什么说新时期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参考答案1、C2、A3、C4、C5、B6、B7、C8、A9、C10、A11、参考答案:解题提示: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分析、文字表述能力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占有近一半的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动阶级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第一届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②、原因: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前国民党起义及改编人员对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中作出的贡献最大,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不断走向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方针,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推行统一战线政策,中国需要团结广大人民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作用: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于调动各阶层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第-5-页共6页的人共同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中国政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2、C13、B解题提示: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权利、义务都是人民所享有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而且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比1949年《共同纲领》内容规定更全面一些,这样,根本不同点只能选B,答案为B14、B解题提示:A、B、C项均是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的举措,但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刻、意义最大,符合题意“主要举措”,故正确答案是B项,D项是1949年9月,显然时间不符15、C解题提示: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准确理解。新中国的建立只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胜利,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生产资料实现了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本题答案为C16、A解题提示:该题为2000年广东高考题,旨在考查对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参加国家政权中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回答时,要注意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理解。所谓“国家政治生活”是指有关国家政权,国家事务及方针大政方面的活动。而“维护统一”不属于具体的国家生活的内容。①②③都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答案为A17、D解题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8、C解题提示:该题考查对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把握。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论断源自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所作政治报告。可从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来分析概括。B项是从旧时代的结束角度进行概括的,而D项则是从新的时代的开始而加以说明的,因而C项是标志性变化,本题答案为C19、答案要点①、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②、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0、参考答案: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出现的两部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宪法是指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同点:A都是宪法文献;B:都促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C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不同点:A时间不同:1912年3月。1954年秋。B背景不同:临时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