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强化班练习十一、选择题1.唐中宗曾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但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C.三省六部制瓦解D.科举选官尚未实施2.河南嵩山少林寺内有一“三教合一”碑(图6)。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面就是老子侧像,遮住另一边,右面则是孔子侧像。与这幅画寓意最相近的现象是A.“天人感应”说的提出B.火药的发明C.理学的形成D.京剧的诞生3.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这反映了当时月港A.对外贸易频繁B.民营手工业发达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D.社会习俗西化4.从图7中,可以获得的结论应该是《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示意图》(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A.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1936年后各行业产值均大幅下滑C.中国工业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D.“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国内局势变化,党中央所在地曾不断地进行迁移(图8)。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①迁到②是在中共创建时期B.从②迁到③与红军被迫长征有关C.从③迁到④适应了抗日形势需要D.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6.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D.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7.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辜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A.历史学的功能B.历史循环论思想C.历史进化论思想D.历史规律的存在8.1803年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破除了关于学徒身份的行会法规,允许劳动力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1813年,新的议会法令规定,工人和雇主可以自由签订劳动协议,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些法令的通过A.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C.促进了代议制不断完善D.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政策9.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认为,“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这表明,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A.分权制衡原则B.联邦至上原则C.人民主权原则D.契约神圣原则10.列宁曾说:“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体现这一设想的是苏俄(苏联)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体制11.“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很害怕黑夜,因为黑夜来临意味着魔鬼、女巫可能乘着夜色飘飘荡荡来到你的床头。”结束这种古老的夜间生活模式的是A.牛顿B.瓦特C.法拉第D.爱迪生12.21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欧猜五国”(指主权债券危机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爱尔兰。图9)、金砖四国(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图10)。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A.全球化进入新阶段B.区域集团化扩大C.发展不平衡性加强D.多极化格局确立13.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14.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宣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反清革命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倡导婚姻自由15.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荛可疸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二、材料题17.(2012年江苏历史,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答案】1-5BCACB6-10DAABC11-15DCBBB16A17(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3分)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分)(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分)(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5分)(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