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考前热身训练题2015052512.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13.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14.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15.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D.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16.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风气的变化17.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8.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19.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20.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C.协调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21.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22.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23.“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38.(26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据《严复集》整理材料二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材料三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雄辩地向世界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胡锦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2)二战前和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8分)(3)阅读材料三,从汲取战争经验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39.(26分)中西两大文明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明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明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文明交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以前是“东学西渐”。第二阶段:16世纪以后是“西学东渐”。——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一文材料二、纵观四百年来(明清之际)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在此过程中,一个古老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中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版)》《原著中文版序》材料三文明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文明交流是人类交流的文明化过程。文明交流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多元文明的共存和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三则材料均综合自文明交流史研究专家彭树智的相关论文(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东学西渐”阶段,中国文明传到西方的途径、主要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西文明冲突与适应的重大事件?(8分)(3)有人认为:文明交流比和平比暴力好,也有人认为:暴力比和平来得快。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10分)(4)从材料三所论述的意义作为出发点,对不同文明的交流提几点建议?(4分)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CDACDCCAAD38.(26分)(1)依据: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2分)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3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民族觉醒,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分)(2)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2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2分)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成为民族振兴的转折点;(2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3)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分)说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8分,答对4点即得8分。)39.(1)途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分)主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交流的层面大多停留在物质文明层面。如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2分,任答二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冲突:政治:鸦片战分、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济:自然经济顽强抵抗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适应:政治:总理衙门设立、海关总税务司设立;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思想:新思潮的萌发、中本西用、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马克思主义。(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3)评价:上述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2分)具体论述分三个层次给分。层次一(单点论述):文明交流的和平形式是经常的、大量的和主要的交流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各文明中心之间,还是各国之间,或者是民间的商旅、教旅、学旅之行,和平形式的交流,一般占主导地位。(3分)层次二(双点论述):在层次一基础上的分析,非和平交流的背景是文明间存在矛盾、分歧、对立,乃至最终因不可调和而致的战争;战争是非和平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一种暴力交流。(5分)层次三(多点论述):在层次二基础上分析,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和平交流与非和平交流相生相伴,如影随形。纵向看,文明间既也没有绝对的和平式交流,也没有永久的非和平式交流。二者通常是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行文明交流。(8分)(4)建议(4分第1,对自己的文明要有“自知之明”,对其他国家的文明要有“知人之明”。第2,坚持文明交流的平等性和开放性。第3,在文明交流过程中,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极端民族主义。第4,在全球化时代,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外来文明和本土文明的关系,使文明交流成为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说明:以上各问只要言之成理都可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