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侵略:反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1、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三元里人民抵抗)•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3、邓世昌等将领(1894-1895)•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4、义和团运动(1900-1901)•求民主:1《资政新篇》2、维新变法3、辛亥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3、国民大革命(1924-1927)•4、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1927-1937)•5、抗日战争(1937-1945)•6、解放战争(1946-1949)三、皇太极1627-1644、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宣统1909-1911四、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性质半殖半封社会半殖半封社会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反帝反封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1919五四精神:爱国1927井冈山精神:创新,实事求是1934长征精神:吃苦耐劳1940延安精神:1949.3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1955万隆精神:六、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加紧对外扩张2、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3、重要原因: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三、1842年(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2、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广宁福上厦)(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附件:1、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2、1844年《望厦条约》(美)《黄埔条约》(法)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2、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了,由原来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前者最主要)3、中国人民肩负着反抗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中国旧民国际(英国)国内政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军事船坚炮利,陆军装备先进,力量强大军备废弛、军纪败坏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产生近代科学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外交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愚昧无知综合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综合国力强大腐朽落后,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族主义革命开始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②直接原因: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2、1858《天津条约》(英法美俄)内容: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增开十口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3、1860《北京条约》(英法俄)内容:割九龙司给英国;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增开天津;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五、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部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的影响④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2、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革命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趋势3、《资政新篇》——后期治国方案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评价: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世界潮流局限性:①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②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客观)。③缺乏实施的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主观)4、《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是消灭私有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5、评价: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作用:(1)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了自己的革命纲领)(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4)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5)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限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6、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特点:①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③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④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⑤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⑥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2)特点成因:①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③鸦片战争后,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7、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叛乱—失败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①世界形势:资‘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狂潮。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默许或支持的态度。②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渐盛,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③中国:清政府腐败懦弱,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④导火线: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寻衅挑战2、过程: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卫3、1895《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其岛屿;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重沙苏杭);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免受内地税影响:①消极: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破坏;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②积极: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客观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解决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出现办厂热潮。第12课、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八国联军侵华原因:根本—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参加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特点: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2、义和团运动原因:根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直接—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评价:①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性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3、1901《辛丑条约》内容:赔款4.5亿;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严惩义和团运动中产假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卫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课、辛亥革命1、背景:社会背景:《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四川保路军起义,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2、过程:广州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3、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革命政党—同盟会(根本区别在于:有无公认的领袖)4、机关刊物:《民报》5、性质、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意义: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②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7、辛亥革命失败(局限性)表现: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根本: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变。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教训:①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②民族资产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火线:外交: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意义:(1)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力量:工人阶级的力量-----无产阶级等上历史舞台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中国共产党(1921.7.23)产生的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内容: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中央机构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无产阶级的领导)目标:反资(太大)只认识到工人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1922年目标:反帝反封(具体)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3、国共合作(第一次)条件:内部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共认识到敌人的强大,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的政党,有威信、有实力;孙中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