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用必修二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2、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产生于时期)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列举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时:;;秦:灵渠;东汉: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隋炀帝:开通了,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5、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夏商周):实行制,土地归所有。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3)战国时期:确立,直至1952年新中国土改完成被废除(4)(北魏至唐中期):推行制。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6、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出现播种工具:;一牛挽犁取代了(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犁出现,说明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4)宋元时期: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明清时期:;引进、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明代中叶之后,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萌芽。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宋代以后成为主要衣料)。(2)丝绸之路: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3)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业为主;春秋战国以后以业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东汉、杜诗)。南北朝时出现技术更为先进的法。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先有陶后有瓷。*青瓷——白瓷——青花瓷(元)——粉彩瓷——珐琅瓷(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2“市”发展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六朝时代,出现了“”----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区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中心,唐后期“夜市”比较繁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和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设施。明清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尤以江南为盛。(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影响:积极:经济上政治上消极:阻碍了(2)“海禁”政策。影响: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3)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阶段时间原因影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事件:、)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事件)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萎缩抗战及胜利后(1937—1949)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日益萎缩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过渡时期(起止时间:)1、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和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2、三大改造(—年)(1)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2)过程: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A、形式:B、政策:。(3)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的建立。(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3、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它的实施标志着建设由此起步。1957年鞍山、长春、沈阳等建成投产,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起止时间:)1、中共八大:(时间:年)内容:(1)主要矛盾:(2)主要任务:(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2、错误探索表现: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运动。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纠正:年冬,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决定实施、、的八字方针。三、“文革”(起止时间:)文革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只有在1971年和1973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使经济有一定恢复。四、新时期(年之后)1.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2)重点转移:(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历史意义:(1)伟大转折:(P52)(2)新道路、新时期。2.经济体制改革(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主要内容:A、实行制。(最早从、两省开始。)B、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4(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3.对外开放的格局:1980年——————内地。1990年,上海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4.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1992年和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共十四大:内容: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十五大: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提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穿衣打扮与紧密联系,趋于封闭化、独立化。(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2.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外因: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内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如:政府政策的变化、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如: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领袖人物的影响3.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年代以后。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世纪末世纪初铁路建设较快发展;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4.通信:1877年1882年,传入1896年,正式成立1906年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根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2)经过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方向最终到达地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向(东、西)1497年葡萄牙葡萄牙年意大利西班牙向美洲1519—1522年西班牙西班牙环球航行5(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①引起了“”(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转移)和“”(货币贬值,),也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开始形成。③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④揭开了的序幕。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先锋:、(16世纪)17世纪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世纪中叶,在取得战争胜利后,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提示:破坏性、建设性,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2)条件:①资金:通过国内及海外的、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②劳动力: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③技术: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④市场:海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首先开始的领域:,代表性发明是1765年的标志进入了“蒸汽时代”的发明:1807年,人富尔顿发明了;1814年,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工厂制度、生产力、产业结构、“世界工厂”、城市化、自由主义经济……(2)政治上:民主政治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两大阶级、工人运动……(3)思想文化上:科教事业、三大思潮(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5)世界格局上: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过程: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事件)主要途径初具雏形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步形成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最终形成瓜分世界(2)初步形成的标志:(P97)(3)逐渐成熟标志:(P98)6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中心:国和国2.主要成就:电力、钢铁、内燃机、化学、通讯1866年(开始的标志)新的交通工具:和(1903年)。新兴产业: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4.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P104—P105。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2)特点:。(新政的“新”之处)(3)主要措施及作用:①②③④⑤(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影响:①对经济②对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④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时代。(克林顿的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3.二战后,西欧、日本的经济运行模式:(1)英国的“”;(2)法国的“”(3)联邦德国的“”;(4)日本的“”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也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年)新经济政策(年)背景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7评价积极局限无二、“斯大林模式”表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形成过程:1、工业化建设:1937年,即个五年计划后,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问题:(P136)2、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于年评价:积极:消极:3、形成标志——三、苏联改革原因: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1953--1964赫鲁晓夫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A.(农业为突破口)。B.工业方面:2、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经济方面:(“新经济体制”)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方面,特别是工业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70年代后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逐渐下滑。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1)内容:首先进行改革,制定了“战略”,难以奏效。政治改革:A.思想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B.政党制度上: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党制。(2)影响:苏联解体。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