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基于师范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师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基于师范生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蒋溢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课堂是师范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事关师范生的发展。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分析和正确归因,可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建议。关键词:问题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师范生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师范教育阶段是教师教育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职前阶段,是师范生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生人数众多,经费和物资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课堂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高师校的基本教学形式,也是师范生知识学习、师范技能提高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了师范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虽然高师校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等,但学生是学习结果的决定因素,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当前,高师校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发生频率高,不仅影响了自身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和其他同学的学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思考师范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有哪些?形成原因?如何改善?一、当前高师校课堂教学中师范生的问题行为普遍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师范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配合教师教学、不符合课堂行为规范、不符合教学情境的、影响自身或他人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是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2]要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课堂问题行为应综合考虑频率、维度、强度、时间、持续时间、自然消失可能性以及学生年龄等七个方面的因素。[3]同样的行为在有的教学情境下被认定为课堂问题行为,有的却未必,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时间、空间、课堂氛围、教师的好恶等。为了解当前高师校课堂中师范生的问题行为,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选择了一所211师范大学、两所一本师范院校和两所二本师范院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0分。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一,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和周课时多,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大四学生上课较少,调查人数较少。另外,还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随机听了20节课,从课堂教学和教学录像中观察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种类和频率。表一调查对象的性别、学校和年级分布情况性别人数比例年级分布人数比例男生13629.6%大一16736.3%女生32470.4%大二18239.6%重点院校8718.9%大三8919.3%普通院校37381.1%大四388.3%调查发现,当前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种类多,涉及的学生人数多,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差异性显著(如表二)。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行为有迟到、早退、上网、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且以外显性的问题行为为主,如说话、睡觉、迟到、旷课等;女生多为内隐性的问题行为,如发呆、看考研教材或其他课本等。问题行为的频次随着年级的增高明显增多,旷课、迟到和早退在大四年级最高。在有网络的教室里上课学生的问题行为明显增加,尤其是玩手机和上网。公共课的问题行为多于专业课。放任型教师的课堂中问题行为较多。上课迟到、睡觉、吃东西、早退等问题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时间观念不强,熬夜现象普遍,男生多打游戏,女生多上网。调查中师范生和教师都认为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危害性比较大,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效率,也严重影响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投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高师校的校风和学风。表二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类型及比例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经常(%)偶尔(%)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经常(%)偶尔(%)玩手机、上网38.593.7吃东西5.431.6睡觉10.276.1随便与同学说话37.572.1迟到或早退19.668.7发呆,不思考11.362.7无故缺席7.339.4心烦意乱,焦虑21.359.5看小说等课外书籍16.435.4厌学12.743.2看英语书或其他课本31.789.5其他问题行为15.666.1二、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归因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与学生群体这样的网状环境中进行的。[4]所以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学家弗雷法克.琼斯认为,正常的情况下,教师会因为学生的违纪失去50%的课堂教学时间。[5]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教师、其他同学、教学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系统所在的大系统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必要对师范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症结所在。1、师范生自身的原因师范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其问题行为的出现折射出师范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问题。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明确,不愿学习。问题行为说明了师范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其他学科知识。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能毕业就行,因而在课堂上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在个别免费师范生的有网络的课堂中,上网、玩手机的人数比例高达80%,甚至一玩就是一节课。其次,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计划,不会学习。调查发现经常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中近一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学习计划,基本上还是跟着教师走,上课就是主要的学习活动,课外少有主动的预习、复习和其他补充学习。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差,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都只是出于中等水平[6],不会学习,导致学习效果差。最后,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影响学习行为。高中阶段由于精讲多练,阶段性的考试多,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明显;进入大学后,课程门类多,学习内容多,加上教师讲解又少,作业和考试也不多,不少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迷失学习方向;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危机导致学生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导致师范生面对不良情绪时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访谈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学习,但又很难让自己静下来认真去学习,于是课堂上会做出许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陷入一个学习怪圈,成绩越差,越不想学。所以师范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愿学习,不会学习,不能高效的学习,过分依赖老师,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是其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2、教师的原因教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师德修养、教学技能水平、教学准备等不仅影响教的效果,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师范生问题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当前高师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投入不足。当前高师校重科研的教师评价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投入少,准备不足。上课前教师不了解师范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基础,也不清楚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师范生提出的新要求;知识和能力准备不足,无法结合自身特点、师范生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编写教学方案。课后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不清楚教学问题,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一切按计划进行,导致教与学脱节,教学有效性低。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效率低。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的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7]调查发现,目前的高师校课堂75%以上的老师会将讲授时间安排为整堂课时间的90%左右,基本上没有师生互动。教师讲授过程中,语言枯燥乏味,只有声音,没有感情;只有学术,没有趣味;站在讲台上几乎不动地持续讲授45分钟或者一个半小时,甚至是读课件,求知欲望再强的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与课堂学习无关的问题行为。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效率低是目前高师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次,教学环节和时间安排不当,课堂管理能力低。上课时缺少组织教学环节,缺少对课程教与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说明,学生对学习任务不清楚;在教学过程中也未将教学任务分解,满堂灌,学生到上课的后期明显感到疲惫;教学结束时有60%以上的教师没有知识总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没有明显的提示、警告和其他干预,从而导致学生持续问题行为,这种失败的教学会导致师范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产生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言权,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无从制定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计划,这种“两眼一抹黑”的学习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导致上课时问题行为增多,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最后,教学中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法指导和人格价值观的培养。当前高师校的课堂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注重能力的培养,缺失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听不懂、对所讲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学习效果差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缺少对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学生意识不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会学习,学习效率低。3、环境原因师范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教学的有效性不高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由于家庭环境对师范生当前的学习影响不易改变,在此不作讨论。社会环境对高师校课堂的影响主要在于对教师和学生思想、个人追求等方面的影响。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个人价值追求导致高师校的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社会成功者”的要求,科研投入多,能挣钱的事务投入多,教学投入少,教学准备不足,教学效果差。学生更多的只在乎结果,不管结果是何种渠道获得,忽视学习过程的努力;花大量的时间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或其他考证上,较少精力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校风、班风、评价体制等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师范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下降;师范办学综合化,许多高师校的师范性逐渐弱化;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校区的建立,不少学校失去了安静的读书环境;学校风气社会化,学生的学习更趋功利化,更看重各种荣誉和奖学金,较少思考个人发展的诉求,学习的持续性下降。评价制度问题多,评价体系不完善。对课堂的评价更多关注教师,而非学生,评价的方法要素过于注重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学生知识的建构特征,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过度强调科研,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上课敷衍了事,无法给学生树立为师榜样,难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在课堂上问题行为增多,学习效率降低。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注重知识,忽略技能,平时不学或少学,期末花时间背背就行;缺失基本公民素养的评价,导致师范生整体素质降低。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师范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其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高低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高师校作为师范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校风和学风、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学水平等要素都会影响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高师校课堂是师范生学习的重要空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学校环境、教师和学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师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需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着手。1、树立师范生的角色意识,重视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师范生学习动机缺失、自我约束力差、角色意识不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往往是从入师范院校才开始逐渐形成的,认识与习惯的形成,往往都是在外力作用下由服从开始。[8]所以,高师校要将师范生的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培养贯穿始终,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师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