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温故知新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考考点•考点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考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点三、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考点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考点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考点六、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联系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社会经济、政治而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考点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考点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原因要求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革命力量。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做出了明确部署。辨析: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一般说来,文化事业是指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同化优秀外域文化,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纯化和优化社会风气、生产秩序、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并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而文化产业则主要是指按照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活动。这就决定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精神特征,文化产业的经济性质与物质特征。•(2009海南卷17)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500个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五、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建设和谐文化•(1)意义: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本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形式:•(3)要求: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辨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注意: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目前,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农民依然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一些地方电视进了农家,电视内容却不姓“农”;文娱节目年年新,农村文娱活动却一年更比一年少;农民群众精神空虚,邪教、迷信泛滥农村;传统文化生活日渐失落,民间文艺后继无人,这是当前一些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1)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变农村目前的邪教、赌博等不良之风。•(2)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反对迷信。同时大力保护优秀民间艺术,支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3)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要大力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4)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9厦门单科质检)材料三为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该地B镇举行了一次农民赛歌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下面是该镇两位农民观众对采访记者的谈话。•观众1:“我们收入不多,不敢奢望观看高雅艺术的演出。我们平时文化生活单调,往往靠喝酒、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有时能看场免费的大戏心里就很高兴。”•观众2:“现在唱的基本都是一些老歌,即使是新创作的歌曲,专门反映我们农民生活的歌曲也实在少。”•(4)结合材料三农民观众的谈话,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6分)(4)结合材料三农民观众的谈话,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6分)•(4)①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2分)•②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入农村基层,加强文化创新,提供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2分)•(2007山东卷28)2007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表2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2)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农业科技贡献率(%)每万人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中国发达国家中国发达国家4870—801.740•(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2008山东卷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2)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