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学技能解读对教师教学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办的教师训练机构,1695年法兰克在德国哈雷创办的教员养成所,以及德、奥各地出现的短期师资培训机构是公认的第一批世界教师教育机构。一个职业达到专业化应该具备以下标准:1)属于一种高度的心智活动2)要求据有一套特殊的知识技能体系;3)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4)要求不断的在职进修;5)提供一种可终身从事的职业活动和永久的成员关系;6)制订专业自身的标准;7)倡导服务社会高于个人私利的精神;8)拥有强有力、紧密联系的专业组织。教学技能就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的专业素养和心智要求。这里所说的教学技能已超越了专门的技术、能力训练,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技能被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研究,教学技能已不再局限于“目标、问题、程序、技术”这些问题,而是在瞬息万变、动态发展、复杂演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总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观。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活动方式说。基于心理学对技能的定义方式,教学技能被视为一种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2)行为说。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将教学技能归结为教师的教学行为。3)结构说。4)能力说。结合认知心理学中“能力”的概念,将教学技能看作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5)知识学。当代认知心理学把技能纳入知识范畴。教学技能至少应该涵盖两个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学技能既是由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各种外显性的行为表现构成,同时又是教师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体悟对教学知识的建构、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把教学技能界定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在教学情境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现,必定是现外在行为方式与内在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是教师能在复杂的、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中作出恰当决策、形成独特工作方式的教学智慧的体现。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教学技巧是教学技能发展的初级形态,是教学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标志。教学技巧是教学技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指不但会教,而且能够巧教。教学技艺是指在巧教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积累教学经验、自觉探索、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巧并有所创新,使教学呈现美感的一种技能形态。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在教学技艺的基础上,使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教学中刻意追求的痕迹越来越少,内化的个性特点由不随意性转化为随意性,真正收到了收发自如的境地。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技能的发展表明: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和高度的教学智慧,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统整,不断突破别人,也不断突破自己,创造出具有美感和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起来。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技能。特点:1)示范性能超群2)复杂性3)发展性4)操作性。教师教学技能是教育教学理论应用时的熟练化表现。5)整体性我们把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分解原则。分解原则是指把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成若干简单的构成万分或基本动作。3)示范原则。贯彻示范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训练自身的技能修养。第二,示范要有针对性。第三,示范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4)反馈原则。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受训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教学活动加以细致观察,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受训者可以获得最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中易手采用且又能获得第一手感情材料的方法。2)书面作业法。书面作业法就是模拟备课。3)对镜练习法。4)录音训练法。5)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6)模拟教学。就是在模拟真实教学的情景下,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而组织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一种接近“实践”的综合训练。7)介入教学。“介入教学”是指教师针对特定的教材和儿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旁人可从旁边插话,从而在这种生活活泼的教学动态关系中,创设教学的实际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加以有效的训练。介入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有优秀的介入者,有积极的接受旁人介入的意愿和态势的教师和儿童存在。8)教育教学实习。9)微格教学。它是1963年由美斯坦福大学德瓦特.爱伦和他的同事首先开发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未来的教师尽快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一词的英文为Miceoteaching,可以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目前国内用的最多提“微格教学”。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微格教学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第二章备课技能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备课就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备课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备课是教师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备课的全过程就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之上。备课的类型: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备课的内容:1)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5)备学法。钻研教材的意义: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代表教学大纲,推行“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编写制度。钻研教材必须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东西。所谓“透”就是不公要弄懂教材,而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的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①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②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由感性材料、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材料、内在联系四个要求构成的。感性材料是学习基本原理的必要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③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①突出重点。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般体现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要公式等方面,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特征。②突破难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③抓住关键。关键是指教材中对学生顺利学习起决定作用的知识。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①教材语言的转换②教材内容的取舍。在教材内容质量上,选取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和思想性。在内容广度(容量)上,选取的内容要围绕目标,把“博”与“精”结合起来。③教材内容的增补。一是背景性知识;二是经验性知识;三是练习性材料;四是拓展性材料。④教材内容的调整。主要是指顺序、时间和素材的调整。⑤教材内容的加工。一是认知性加工;二是趣味性加工;三是操作性加工。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典型设计方案,教材为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材料。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和谈话法;2)调查研究法;3)教学反馈法;4)摸底测验法;5)资料分析法;6)阶段判别法。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了解学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基础上,对教学活动拟定的具体行动方案。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1)教学目标的纵向关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序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3)教学目标的表述。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引起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行为的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在一条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制定学期(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1)要通读教材;2)内容项目要齐全;3)分析要准确深入;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5)措施要得力。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教案的基本内容:1)概况;2)教学过程;3)板书设计;4)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案的类型:1)纸质教案;①文字表达式教案②表格式教案③卡片式教案④条目式教案;2)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的一种多媒体教案。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制作电子教案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教学设计;2)收集素材;3)教案制作;4)美化加工。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2)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课型分为两类:单一课型和综合课。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正本”即教案的主体,它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时间分配及思考题等。“附件”指板书、板面计划和直观演示计划、物资保障计划(如多媒体设备、挂图、图钉等);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第三章课堂教学技能所谓课堂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