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学课题:《高祖本纪》教案背景: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愿望认真设计必修课程。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高祖本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教学手段:诵读法自读法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2二、熟悉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拿出学案);(二)熟悉情节,疏通课文。1、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交流展示: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2、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小组讨论。)(1)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2)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三、研习1-4节1、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2、自由读,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和特殊句式。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指明生上黑板)3、学生结合注释试译(1-4节),边译边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句。4、疏通文意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三、合作探究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3大言“贺钱万”等小结:1—4节介绍了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性格、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情形。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指明生有感情的朗读此句,仔细揣摩刘邦的心理活动。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明确:“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四、精讲点拨: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结合以上情节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小结:刘邦的性格特点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美不事生产好酒及色市井无赖恶五、拓展延伸:从本文看,司马迁写汉高祖刘邦固然没有抹杀他结束楚汉纷争、建立统一国家的作用,表现了他性格中美的一面,但也没有放过对他低劣品行的揭露,如实表现了他性格中恶的一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史家传统呢?——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板书)我们来看看汉代史学家班固的一句诠释:(拿出学案:知识链接)4《史记》“其文直,其事核(真实),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六、板书设计:抱负远大仁而爱人,喜施,意豁(不虚)美不事生产好酒及色市井无赖(不隐)恶七、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文言文讲读课。我首先由刘邦的大风歌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激发了学生对作者了解的热情。全文共四个部分,我主要讲解第一部分内容。我还结合学案,先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地展示自己预习的内容,然后又从文中找出有特殊意思和用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字词,先解决词语后解决句子,总结归纳了文言文中的重难点。在讲解中,学生反应很快。特别是对古今异义词的讲解,我不仅两者做了比较,而且还让学生亲自去辨别,并且还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讲解中。学生不自觉地走进了课堂,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最后,进一步深入对刘邦人物性格进行精讲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史家要遵循写史的实录精神。5高二语文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1编制人审核人高二年级语文组编制时间学生完成学案所需时间班级姓名第小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名句。2、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3、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知识链接】1、不虚美,不隐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2、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互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自主学习】你能,你行,你能行-夯实基础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轵道()玉卮()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击筑()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2、指出通假字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无所诎()无内诸侯军……距之()()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乃详尊怀王为义帝()不如决策东乡()3、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6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交流展示】1、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2、自由读,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和特殊句式.第1段:字义:大泽之陂()已而有身()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第2段:字义:股.有七十二黑子..()()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怪.之()高祖每酤.留饮()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第3段: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大丈夫当如此也()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第4段:字义:单父人吕公善.沛()因家沛焉()坐之堂下()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吕公者,好相人..()无所诎.()吕公因目.固留高祖()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特殊句式:迎之门引入坐吕公女乃吕后也3、学生结合注释试译(1-4节),边译边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句.【互动探究】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精讲点拨】人物形象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结合以上情节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7【矫正反馈】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事:从事B.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竟:尽,终了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D.吕公者,好相人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用文中的句子回答)。(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高祖对自己的境况不满和对权力渴求的心情?答:.(2)文中哪里写出了高祖性格中狡诈的一面?答:(3)吕公妻同意将女儿嫁给高祖吗?答:(4)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吕公有远见?答:4、翻译下列句子。(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译文:(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译文:(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译文:【迁移运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①,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②。诸将尽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8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①中涓:此处指侍从官。②护军:监督、协调各将领行动。③喧(xuān):喧哗。④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为人孝顺。1、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使为参乘,典护军②今又从吾游③汉王乃谢A.①做模范②游玩③道歉B.①做模范②交往③道谢C.①掌管②交往③道歉D.①掌管②游玩③道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