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本院的实践,借鉴质量认证理论和运用现代职教理论,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视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对高职教育教学观进行了研究,提出全面发展质量观;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构建“三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指标,探索总结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模式。[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是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筹经费课题。在首珩副教授的主持下,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借鉴质量认证理论和运用现代职教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研究成果。现将主要情况和研究成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一)课题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异军突起。特别是1999年党和国家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及有关政策后,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跨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面临着信息社会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将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洪流;党的十六代召开,拉开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序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事关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保障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价值追求。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与教育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但成就令人嘱目。近二十年来,高职教育也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长足发展。由于连年扩招,高等教育的质量尤其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建立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便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因此开展本项目研究适逢其时,意义深远。(二)本课题研究历程2002年,我院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立项为校级课题(湖铁院办[2003]24号),2003年该课题被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启动,历时一年半。第一阶段:资料收集、调研、分析。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着重对省内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04年3月,本课题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开题会议。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持,课题组成员全部参加,研究讨论课题实施方案,进一步确定研究内容,明确分工,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和进度。此后一年多时间严格按预设的研究内容和计划进度开展工作。第三阶段:研究与实践阶段---2003年3月---2005年7月。课题研究小组积极探讨,认真实践,既产生了理论成果,又取得了实践经验。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工作向纵深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观进行了研究,提出全面发展质量观;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数、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构建“三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指标,探索总结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模式。建立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专业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对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引入市场和社会监控评价机制;研究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的地位、作用;构建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影响教学质量因素(2)高职教育质量观的研究(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4)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5)建立教学质量的各类评价体系(6)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模式(7)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专业评估、办学水平评估的研究和实践(8)如何引入市场和社会监控评价机制(9)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的地位、作用。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除了采用一般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宏观研究与微观调查相结合、文献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等,本课题尤其重视高职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这一突出特点,将整个研究工作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性质及其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从而形成了本课题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高度关注监控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各有侧重,前者重在过程控制,后者重在结果和目的的定性和反馈,前者是后者的评判基础。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是将二者分开来进行研究的。虽然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究竟应有什么样的特色尚在探讨和摸索之中,但很多院校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开始了“从注重评价到注重监控、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人工统计到计算机处理”的理念和操作转变,注重“实时过程监控”成为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我们高度关注监控与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实时的质量监控使高职教育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状态,并通过不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服务于最终的管理性评价。而在这一过程的实际操作中,监控与评价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课题主要立足于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2)坚持研究与实验的相互支撑。课题运行坚持研究与实验的结合,相互支撑,在调研资料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辩提出总体思路,据此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科研伴随下的实验;在实验中又不断地形成新的思路,产出阶段性实验成果,再及时反馈,使得课题研究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丰富;循环往返,持续提高。(3)重视指导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协调。首先,本课题提出建立高职学院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体系,注重政府、社会的作用,其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其次,本课题所提供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是停留在学术探究层面上的纯理论体系,而是可以直接作为工具应用的操作体系。其三,该体系并非一个仅供套用的固定模板,而是既有实践又具有借鉴意义的基本框架,其自身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强调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的紧密联系。高职教育作为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职业教育不但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具有这样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用人部门参与特征”,决定了它必须由教育界与经济界共同参与,必须依托行业、企业才能办出特色,要突破传统教育只注重学校内部体系的局限,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来自教育外部的监控与评价,这也体现了职业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事实上,高职教育特色就在于更加注重就业导向,注重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评价。只有坚持内外结合,才能严格把握住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05年初教育部公布的,我国独立设置从事高职教育的院校已达107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0.6%,2005年高职的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招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大举措,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缺乏,教学条件恶化,教学质量滑坡。同时,由于教学质量难以保征,导致有些学校学生报到率低,从而又使一部分主要依靠学生学费收入维持运营的高职院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因此,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之路,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大事。三、对课题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作为教育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两种活动,在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可替代的。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重点是不同的,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与评价,必然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自身所应具有的特色来进行分析。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也就不会有生命力。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首先必须回答这样几个最为基本的认识问题:(一)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体现?正确的质量认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自身的健康发展。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质量定义,是美国质量管理学会所称的“某种产品和服务满足需求程度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就高职教育教学来讲,其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程度,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水平等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程度,即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满足了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双重需求,即是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而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层面的需求,必须从高职院校具体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特征和特性着手,注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二)高职教育有哪些科学的质量观?高职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变量系统,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性,研究教育教学系统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树立起科学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构建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观是社会、用人单位、学校自身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出不同的质量观。知识质量观。它是一种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来衡量教育质量的质量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就是这种质量观的体现。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应用的教学思想。能力质量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在北美兴起,90年代进入我国的一种质量观念。刚开始,它是—种“能力本位”思潮,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才形成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念”,我们称之为能力质量观。在发展过程中,能力质量观又有任务本位能力观、整体主义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的区别。整合能力观是对前两种能力观的折衷,认为能力是个体的—般素质及其在职业任务中的操作表现二者之间的整合,并把能力理解为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的差异。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能力本位理论都是整合能力观的体现。全面素质质量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昭示着质量观由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向素质质量观的转变。相对于个体在现实职业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而成的外显能力来说,素质是个体更为稳定的内在品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水平。因此,必须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以及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素质的含义应当是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全面素质。这种质量观无论对于精英型高等教育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都是适用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其质量观应如何取向呢?我们认为,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种质量观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