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培训与开发设计方案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越发重要。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上的管理者,更是成长路上的指导人和领路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左右的青年,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尤其突出,这让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中之重。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学校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是大学生成为政治合格、品德高尚、业务扎实、工作勤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辅导员的工作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等,就提的辅导内容很多,辅导活动也很丰富。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高校都已经逐步加强建设有利于发挥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实施细则及实施办法,如通过重视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加大培训、调整薪酬体系等,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目的是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具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不少高校的管理者都把这作为促进辅导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平的重要法宝。作为提高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途径,培训和开发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着执行培训要求不够严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重视不够,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培训时间不够重组等主要问题。因此,必须在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思想政治专业教育机构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衔接,培训课程设计科学化,实现培训方式多样化,实现培训主体与培训渠道多元化等方面,优化与创新辅导员培训管理的措施与策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培训与开发,体现辅导员素质结构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高度统一,因此转变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提高辅导员整体工作胜任力,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如何改善辅导员培训和开发方式,探讨建设新时期辅导员培训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进行有效实施,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结合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未来这也发展及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和管理实际,分析、概括和解决组织内部人力资源问题,从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他高自身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2、设计计划和设计步骤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原理和方法,并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及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实际,独立完成辅导员入职培训与开发设计方案。包括:(1)、培训指南(2)、培训需求分析(3)、培训课程设计(4)、培训方法(5)、培训方案实施和控制(6)、培训评估二、培训指南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1、培训原则(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专业特点。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2)、注重区分层次,力求科学施教。着眼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3)、注重系统规划,保证培训质量。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研,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实施计划,精编注重实效的培训教材。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和研修基地,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评估体系,做到严格考核和管理。(4)、注重研究借鉴,创新培训机制。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按照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的要求,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和实效性。2、培训目标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与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3、主要任务(1)、建设分层递进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各省级教育部门负责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重点抓好本地区辅导员的上岗培训、日常培训及研修;各高校要重点抓好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2)、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地管理机制。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可委托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或高校承办;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由主管部门自行主办或委托当地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承办。各基地要认真借鉴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的经验,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教学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原则上上岗培训不低于40学时,日常培训不低于20学时,研修培训不低于80学时。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资格审核和定期审查,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3)、重视精品教材和课程建设。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教育部统一指导和协调下,组织编写贴近不同高校辅导员培训需要的系列精品教材,制作相关的课件,在3年内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绩效突出,以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案例教学为重点的全国辅导员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4)、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争取在2年内建立省市一级的高水平的培训师资库。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配置。高度重视对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证。(5)、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6)、设立一批高校辅导员出国研修项目。配合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专项培养计划,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骨干到国外参加短期访问与课程学习;积极联系国外或港台地区培训机构和专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辅导员研修项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7)、探索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多种形式。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加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举办名师讲坛、辅导员工作论坛和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4、保障措施(1)、建立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订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完善基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对照质量评估标准,各培训和研修基地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自评。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力量,有步骤、分类别、分层次地对各地各高校的培训情况普遍进行一次质量评估。(2)、保证辅导员培训经费的投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将辅导员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保证辅导员培训任务的完成。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要给予重点保证。加强辅导员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要定期检查,保证辅导员参加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高校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加培训,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三、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和访谈,比较准确地掌握了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情况和培训现状,指出目前辅导员培训存在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导员培训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辅导员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辅导员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辅导员培训是开创性工作,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使得辅导员培训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通过分析辅导员培训需求现状,探讨辅导员培训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实效和质量提供决策参考。1、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以安徽省为例)(1)、辅导员队伍状况调查摸清队伍建设的整体状况是辅导员培训的首要问题。本次被调查的辅导员中,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人员两部分组成。兼职辅导员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青年业务课教师兼职,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工作“双肩挑”;另一种是由研究生党员和高年级本科生兼职,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的专职人员。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在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工龄、职务、职称方面结构大体合理,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高学历、政治立场坚定、经验有待提高的学生工作队伍,尤其是所学专业和参加培训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专业不吻合的比例高达59.0%,参加教育部、教育厅培训比例的才达到62.5%,认为自己素质有欠缺或不胜任辅导员工作的比例达到12.46%。(2)、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理论,培训需求分析一般从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三个层面进行。组织分析重点在于判定辅导员培训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培训战略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辅导员培训面临的形势、任务,以确定培训需要解决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分析重点在于判定辅导员培训的内容,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个体分析重点在于判定辅导员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主要是分析参训辅导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方式。辅导员个体分析是需求分析的重点。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主要选择培训工作和个体两个层面,目的是找出辅导员现有素质结构与应有素质结构的差异,以便确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2、辅导员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首先,培训的战略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安徽省委8号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其次,培训原则要求四个方面,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专业特点。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二是注重区分层次,力求科学施教。着眼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三要注重系统规划,保证培训质量。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研,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实施计划,精编注重实效的培训教材。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和研修基地,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评估体系,做到严格考核和管理。四是注重研究借鉴,创新培训机制。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按照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的要求,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第三,辅导员培训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学时和教学计划,建立以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案例教学为重点的辅导员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