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人教版必修三二轮复习综合练习(12)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无机环境2.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3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120㎏B.160㎏C.60㎏D.100㎏4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5.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是()A.富营养化B.形成油膜,改变海水理化性质C.生物富集作用D.引起海洋生物的卵和幼体中毒6.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A.长江口热带风暴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被破坏C.水库泄洪过快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造生态环境8.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9.我国部分城市(地区)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衣剂,含磷洗衣剂主要添加了三聚磷酸钠,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原因()A.三聚磷酸钠会引起白色污染B.三聚磷酸钠会与硬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堵塞下水道C.三聚磷酸钠会造成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坏D.三聚磷酸钠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10.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11.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12.你估计一个湖泊里氧浓度在什么情形下最高()A.夜间、污染的湖水中B.夜间、未污染的湖水中C.白天、污染的湖水中D.白天、未污染的湖水中13.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废弃的白色棉麻编织袋B.废弃的纸张C.污水中泛起的白色泡沫D.废弃的塑料制品14.下列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15.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其后果将是()A.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B.导致海洋表层二氧化碳增加,与温室效应无关C.导致大气中臭氧增加,紫外线大量进入大气圈D.留出大量生活空间,只是浮游动物大量增加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二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成为信息素,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用于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外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信息,而不是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答:。(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性和性。(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从而使害虫种群的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17.当河水被生活污水污染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过程可用下列简式表示:A、B、C、D均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请分析回答:(1)生活污水污染河水后,河水会发臭,主要原因是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参与C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参与D、E过程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其代表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回答:(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导致一定时间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减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模型曲线上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________________19.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右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条,鱼类与贝类关系应该是。(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发臭的原因是。(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天。(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②引水稀释③使用除草剂④控制污水排入(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1-5.AABCD6-10BDCCB11-15CDDCA16.(1)化学;物理(2)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3)高效;专一(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17.(1)NH3(2)分解者;自养需氧型;硝化细菌18.(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19.(1)6捕食、竞争(2)藻类爆发微生物分解有机质(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5(4)②、③(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